【社評】外語是該退出高考了

欄目:獨家首發
發布時間:2017-03-08 08:33:35
標簽:

 


外語是該退出高考了


伟德线上平台社評


對中國政府強製全民學外語的做法,反思和反對聲一直不絕於(yu) 耳。近日,全國政協委員王承德提交了“加強語文教育,取消中高考外語考試”的提案,這是其2013年與(yu) 2104年相關(guan) 提案的延續,皆意在提高漢語地位,反思過度重視外語的情形。提案一經提出,即引發廣泛關(guan) 注與(yu) 討論。


在中國,中高考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在所有考試中最為(wei) 重要與(yu) 關(guan) 鍵,於(yu) 國於(yu) 民皆意義(yi) 重大。而在如此重大、本應體(ti) 現“國性”的考試中,外語側(ce) 身其間,地位顯赫,超過中文,可謂反常。


現實生活中,各式各樣的考試、考核,外語似乎都是一道坎,於(yu) 是舉(ju) 國群趨學外語,很多人的命運因之受影響。置身此間,真讓人有學了“英格力士”走遍天下都不怕之感,而在主客易位的情勢下,漢語學習(xi) 淪為(wei) 雞肋,此奇觀,史上罕見。超越語言學習(xi) 本身,對此現象還應深長思之。


晚清以還,歐化東(dong) 漸,中國出現“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禦夷圖強成為(wei) 百年來的中心議題。若“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尚能持守中國文化本位以圖自保國性,但在此後的中西方文化論戰中卻一退再退,中國文化本位意識漸趨漫漶,“保”意闌珊。國人相競以學歐美為(wei) 尚,風向所及,形成重外遺內(nei) 、摧滅傳(chuan) 統之思潮,至今澎拜不已。


這一思潮深刻的改變著國人的思想觀念與(yu) 價(jia) 值判斷,視西方為(wei) 文明的普世未來的觀念幾成共識,反之,認為(wei) 本國傳(chuan) 統落後的觀念則深入人心,普遍認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不能代表文明的發展方向,它救不了中國,反而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障礙,故須啟蒙之祛魅之而後可,也因此對傳(chuan) 統缺乏溫情與(yu) 敬意。


在此中外失衡、本體(ti) 易位的大潮裏,西方高於(yu) 中國的文明等級意識悄然形成,“東(dong) 亞(ya) 病夫”的弱國心態昭昭可見,一切向西看齊,以西方思想為(wei) 思想成為(wei) 舉(ju) 國的思維慣習(xi) 。我們(men) 看到,王國維所言的代表西方觀念的“新學語”輪番上陣,在中國大行其道,自覺反思的聲音極弱,立足中國話語格義(yi) 西方“學語”的思考與(yu) 著述亦顯貧乏,削足適履的比附西方“學語”成為(wei) 百年來的通常行為(wei) 而習(xi) 焉不察,中國文化毫無抵抗力的成為(wei) 西方思想的注腳,一國之“國性”遂暗而不彰,並存在著走向遺產(chan) 化、博物館化的可能。


以此論之,對外語的狂熱其實是迷信西方的表征之一,隻有將取消外語考試的討論置於(yu) 二十世紀中國思想文化變動的整體(ti) 格局內(nei) ,方能清楚體(ti) 察厚此薄彼的慣習(xi) 對構成“國性”的中國文化精神的背離與(yu) 壓抑,而在此視域內(nei) 討論取消外語考試的問題也才是有意義(yi) 的與(yu) 理性的。


取消中高考外語考試,不代表不學外語不開放,也與(yu) 培養(yang) 外語人才不衝(chong) 突,亦非厚此薄彼此是彼非思維的簡單複製,毋寧是立足“國性”考量的損益與(yu) 調整,當然此舉(ju) 治標不治本,若考核與(yu) 評價(jia) 體(ti) 製不能根本轉變,其結果或更壞,更多的“新東(dong) 方”會(hui) 順勢而起。


而且,在中國目前經濟社會(hui) 發展區域不平衡的情況下,外語學習(xi) 的優(you) 質資源主要集中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如果列入高考一視同仁,這對於(yu) 偏遠落後地區的學生是不公平的,是不平等競爭(zheng) ,也違背了高考所體(ti) 現的教育公平和分配正義(yi) 。


進而言之,應意識到,考試不僅(jin) 是知識與(yu) 技能的考核,也不僅(jin) 是國家意誌與(yu) 意識形態的載體(ti) ,在更深廣的意義(yi) 上應視之為(wei) 塑造學生“國性”認知的重要途徑,為(wei) 此,需要就學習(xi) 內(nei) 容、教育教學理念、考核製度等方麵進行根本性變革,將顛倒的世界再顛倒過來,恢複國性之自覺。


在此過程中,提高漢語的地位,取消外語考試的討論隻是第一步,重建文化自信,擺脫精神奴役,全盤反思西方觀念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之弊端也許更為(wei) 關(guan) 鍵。


(周景耀 執筆)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