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發時代華彩的中華文脈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7-03-03 13:49:30
標簽:

 

煥發時代華彩的中華文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初六日己醜(chou)

           耶穌2017年3月3日



喚起一個(ge) 民族內(nei) 在凝聚力的,是文化的薪火;朗照一個(ge) 民族複興(xing) 之路的,是價(jia) 值的明燈;滋養(yang) 一個(ge) 民族日常生活的,是浩瀚卻無形的文化巨流——

 

錢塘江畔,一場“最憶是杭州”的文藝盛會(hui) ,為(wei) G20杭州峰會(hui) 提供了特別卻又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注腳;江南水鄉(xiang) ,千年古鎮的曆史風貌,以無聲的語言向互聯網大會(hui) 的與(yu) 會(hui) 者講述著“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深厚文化淵源。

 

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報社主辦的“核心價(jia) 值觀百場講壇”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華傳(chuan) 統美德被學者名家娓娓道來,每一場都吸引數百萬(wan) 名網友爭(zheng) 相收看;中央電視台文化節目《朗讀者》的舞台上,96歲老翻譯家許淵衝(chong) 的那句“讓中國文化得到認可,我要走也沒有什麽(me) 遺憾了”,讓場內(nei) 觀眾(zhong) 灑淚,場外觀眾(zhong) 紛紛致敬。

 

源遠流長的文脈,必有滋養(yang) 當代文明的能力;文化自信的潮聲,必能激發億(yi) 萬(wan) 人民的共鳴。2017年開年,為(wei) 了落實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構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體(ti) 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四大部分十八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呈現了當代中國蓬勃的文化實踐,為(wei) 進一步激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力、表達力和凝聚力提供了藍圖和抓手。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潮來天地青。

 

以中華美德澆灌倫(lun) 理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shu) 法家歐陽中石的中華美德古訓書(shu) 法展已在全國巡回展出近三年。在美德古訓書(shu) 法展的篇首,他鄭重地寫(xie) 下了一張條幅:“德為(wei) 興(xing) 國立人、化育萬(wan) 物之本。”

 

追本溯源,正是當代中國道德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視察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與(yu) 北京大學師生座談,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關(guan) 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一係列重要講話,激活了崇德向善的民族基因、彰顯了中華傳(chuan) 統美德的當代價(jia) 值,為(wei) 以中華傳(chuan) 統美德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供了理論指引和實踐空間。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xing) 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hui) 風尚,孝悌忠信、禮義(yi) 廉恥的榮辱觀念,這些獨特的思想道德資源正在被重新挖掘闡釋,潤物無聲地灌溉著今天的社會(hui) 生活。

 

深化理論淬煉——樓宇烈的《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牟鍾鑒的《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張豈之的《中華文化的會(hui) 通精神》在2016年先後問世。三位耄耋老人,將自己對中國文化的多年思考向大眾(zhong) 作了一次漂亮的“講清楚”。牟鍾鑒在書(shu) 中深情地說:“我在努力用時代精神激活儒學的恒在價(jia) 值,以實現明體(ti) 達用的目標。”

 

挖掘思想資源——曆史學家李學勤、哲學史家陳來、古典詩詞專(zhuan) 家葉嘉瑩、曆史學家戴逸、思想史家張豈之、敦煌學學者樊錦詩等一批知名學者先後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聆聽大家》訪談欄目:傳(chuan) 統文化中修身、吏治及官德等思想,正為(wei) 反腐倡廉提供“古為(wei) 今用”的曆史智慧。

 

倡導家風家教——“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men) 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chuan) 統家庭美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hui) 上的講話,強調了家教家風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載體(ti) 意義(yi) 。“傳(chuan) 承好家風”的理念“吹拂”大江南北,以家庭、家教、家風為(wei) 主題的文化活動以各種創新方式湧現,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廉潔自律準則》中,更是將“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上升為(wei) 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

 

培育鄉(xiang) 賢文化——鄉(xiang) 賢文化是中國君子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根植鄉(xiang) 土,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力量。十八大以來,各地既重“古賢”又重“今賢”,重構鄉(xiang) 村本土文化,敦厚民風民俗。從(cong) 浙江上虞到安徽宿鬆的地方探索,從(cong) 祠堂、禮堂到講堂、課堂的文化教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鄉(xiang) 村土地上紮根日深。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

 

中華傳(chuan) 統美德和人文理念經過闡釋激活,正在經曆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的過程,正在滋養(yang) 當代社會(hui) 生活。全國政協委員、知名學者葉小文評價(jia) :“慎終追遠並非要搬出祖先來說事,而是為(wei) 了以古鑒今、積德厚德,提醒人們(men) 在繁忙浮躁的當下想想根、定定神、穩住腳步找到魂。”

 

讓傳(chuan) 統文脈在當代中國延續

 

2015年,百年《辭源》迎來了第三版修訂本。1915年商務印書(shu) 館出版的《辭源》,被稱作“中國現代辭書(shu) 之母”。第三版修訂主編之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說:“修訂《辭源》,不隻是修訂一本辭書(shu) ,而且是重新清理我們(men) 今天所麵臨(lin) 的中國古代文化知識、文化理念和文化係統。”

 

丹鉛點勘,字句推敲,三代《辭源》搭建了通往傳(chuan) 統文化的橋梁。

 

立足傳(chuan) 統,活化傳(chuan) 統,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代中國正在實現“可感、可知、可行、可融”的轉變。

 

——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開始成為(wei) 作家藝術家的文化自覺與(yu) 文化自信:

 

從(cong) 《百鳥朝鳳》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一批製作精美、質量上乘的電影作品將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其間;從(cong) 《中國漢字聽寫(xie) 大會(hui) 》到《中國詩詞大會(hui) 》,火爆熒屏的原創文化類節目被網友點讚“有文化有格調有內(nei) 涵”;從(cong) 長篇小說《江南三部曲》到非虛構文學《瞻對》,中國文壇從(cong) 曆史傳(chuan) 統中汲取養(yang) 分的佳作頻出。

 

——古籍與(yu) 出土文獻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實物見證,既承載著沉甸甸的文化遺產(chan) ,又不斷滋養(yang) 著新的文化創造:

 

通過《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的實施,《中國古籍總目》、《史記》(修訂本)、《新五代史》(修訂本)、《舊五代史》(修訂本)等一大批古籍整理精品力作推出;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等研究近年來新作力作不斷問世。

 

——戲曲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振興(xing) 戲曲藝術關(guan) 係著民族精神的維係與(yu) 傳(chuan) 遞:

 

2015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戲曲傳(chuan) 承發展的若幹政策》出台,為(wei) 戲曲發展作出政策的保障;而2016年上海昆劇團把湯顯祖的《臨(lin) 川四夢》整體(ti) 搬上舞台則體(ti) 現了國家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實施以來取得的最新成就。

 

——文化遺產(chan) 與(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蘊含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與(yu) 魂,見證了中華文化曆史,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記住鄉(xiang) 愁》紀錄片、第四批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村落名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城市和鄉(xiang) 村文脈正得到前所未有的保護和傳(chuan) 承發展;隨著“二十四節氣”等一批非遺項目的申報成功,中國已有39個(ge) 項目躋身世界級非遺,項目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教育是傳(chuan) 承的起點,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應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環節、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ti) 係、編寫(xie) 中華文化幼兒(er) 讀物、開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必修課、保護和發展“絕學”……繼“書(shu) 法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等活動之後,《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再次擘畫藍圖。

 

“以正確的方向、大師的境界、匠人的精湛,深紮專(zhuan) 注的毅力與(yu)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的姿態創造我們(men) 的文化業(ye) 績。”作家王蒙所言,正是中華文脈傳(chuan) 承發展的應然走向。

 

用文化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

 

2016年9月4日夜晚,中國杭州,習(xi) 近平主席夫婦舉(ju) 行歡迎宴會(hui) ,宴請參加G20杭州峰會(hui) 的各國嘉賓。在短短的晚宴致辭中,習(xi) 近平主席一連串講述了五個(ge) 小故事,氣氛頓時顯得活躍而溫馨。從(cong) 意大利人利瑪竇來華,到德國克雷費爾德市同杭州四百年前的絲(si) 綢貿易,從(cong)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與(yu) 杭州的不了情緣,到印度詩人泰戈爾、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杭州遊曆,習(xi) 近平主席向世界介紹中國的文化方式,極大地拉近了世界各國同中國的心理距離。

 

這是文化交流最鮮活的樣板。《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就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開辟專(zhuan) 門章節指出:“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feng) 富文化交流內(nei) 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中國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在提升國人文化自信的同時,也必將在世界文化舞台中寫(xie) 下華章。

 

崇尚“上善若水”的中國從(cong) 古至今都是一個(ge) 開放胸懷、善於(yu) 學習(xi) 的國家。

 

“中國願意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虛心傾(qing) 聽世界的聲音。”近年來,從(cong) 中國本土動漫電影《大魚海棠》《捉妖記》創造的境外佳績,到《自然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國》等央視紀錄片、宣傳(chuan) 片展示的國際化水準;從(cong) 中吉哈三國“絲(si) 綢之路”聯合申遺成功,到中國出境遊客連年快速增長,中國與(yu) 世界的文化交流大河奔騰、飛珠濺玉。

 

凡益之道,與(yu) 時偕行。“講好中國故事”正成為(wei) 中國積極走向世界的文化標識。

 

今天,我們(men) 在世界各地已經建立了30家海外中國文化中心、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餘(yu) 個(ge) 中小學孔子課堂,“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慰僑(qiao) 訪演活動、中國絲(si) 綢之路藝術精品展等文化節展、文物展覽在海外贏得熱烈歡迎,全球各大博覽會(hui) 、書(shu) 展、電影節、體(ti) 育活動、學術盛會(hui) 中,都活躍著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元素……通過積極創新對外傳(chuan) 播模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已經成為(wei) 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一道亮麗(li) 風景。

 

“民吾同胞,物吾與(yu) 也”。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you) 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曾經,中國哲學、文學、醫藥、絲(si) 綢、瓷器、茶葉等豐(feng) 富了西方民眾(zhong) 的生活;今天,中國的戲曲、民樂(le) 、書(shu) 法、國畫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藝術,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國外民眾(zhong) 獲得審美愉悅、感受到文化魅力。曾經,中國的四大發明帶動了世界變革;今天,中國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正在為(wei) 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提供思想資源。“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chuan) 、代代守護,也需要與(yu) 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nei) 在的強大生命力,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wei) 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言,中華文脈正在煥發出時代的華彩。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