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明】書院精神是書院發展的靈魂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7-02-23 14:47:42
標簽:
肖永明

作者簡介:肖永明,男,西曆一九六八年生,湖南武岡(gang) 人。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院長。著有《北宋新學與(yu) 理學》《宋代<四書(shu) >學與(yu) 理學》《儒學·書(shu) 院·社會(hui) ——社會(hui) 文化史視野中的書(shu) 院》等。

 

原標題:兩(liang) 辦《意見》發布 聽聽千年書(shu) 院掌門人怎麽(me) 說

作者:肖永明、夏金龍、龔海瑩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正月廿六日庚辰

           耶穌2017年2月22日

  

鳳凰國學編者按: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專(zhuan) 題部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作;2月7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負責同誌還就意見的有關(guan) 問題進行了專(zhuan) 門解讀。近日,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院長肖永明教授接受鳳凰網國學頻道編輯及《人民畫報》社英文版記者聯合采訪,就書(shu) 院在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地位與(yu) 作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

 

  

 

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院長肖永明

 

一、從(cong) 書(shu) 院到大學:中國高等教育的曆程

 

《人民畫報》社:嶽麓書(shu) 院曆經宋、元、明、清各個(ge) 朝代,1903年改為(wei) 湖南高等學堂,至今仍作為(wei) 湖南大學下屬的一個(ge) 學院,發揮著國學研究與(yu) 人才培養(yang) 的功能。請您簡單談談嶽麓書(shu) 院千年曆史演變過程,以及它在中國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獨特地位。

 

肖永明教授:嶽麓書(shu) 院創建於(yu)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是中國古代四大書(shu) 院之一,曆經宋、元、明、清各代,一直辦學不輟,弦歌不絕。清雍正年間,被朝廷定為(wei) 省級書(shu) 院。1903年,在書(shu) 院改製的時代大潮中,嶽麓書(shu) 院改製為(wei) 湖南高等學堂。幾經變遷之後,發展成為(wei) 現代的高等教育機構——湖南大學。目前,嶽麓書(shu) 院是湖南大學下屬的一個(ge) 學院,承擔著湖南大學曆史學與(yu) 中國哲學的人才培養(yang) 和學術研究的重任。

 

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具有千餘(yu) 年曆史的古老學府,文化底蘊深厚,在中國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地位,如果用幾個(ge) 數字來簡單概況的話,可以這麽(me) 說:

 

“一次會(hui) 講”: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著名理學家朱熹從(cong) 福建武夷山來到嶽麓書(shu) 院,和掌教嶽麓的理學家張栻展開學術交流討論,時間長達兩(liang) 個(ge) 月,遠近學子紛紛前來。這次活動史稱“朱張會(hui) 講”。這次會(hui) 講,開中國書(shu) 院史上自由講學之先河,集中體(ti) 現了書(shu) 院的基本精神。同時,“朱張會(hui) 講”對朱熹思想理論體(ti) 係的形成也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是宋代理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兩(liang) 個(ge) 高峰期”:在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史上,南宋和清代是兩(liang) 個(ge) 高峰期。南宋前中期的湖湘學派,即以嶽麓書(shu) 院為(wei) 依托發展起來,極一時之盛。到明清之際以後,嶽麓書(shu) 院更是人才輩出,蔚為(wei) 大觀。一批思想家、政治家、軍(jun) 事家、外交家從(cong) 嶽麓書(shu) 院走出,在中國曆史舞台上縱橫捭闔、叱吒風雲(yun) 。

 

“三位學術大師講學”:以朱熹、張栻、王陽明為(wei) 代表的一批學術大師曾在這裏講學授徒、傳(chuan) 道授業(ye) 、創新學術、傳(chuan) 播儒學。

 

“四位帝王賜匾”:嶽麓書(shu) 院因為(wei) 在傳(chuan) 播儒學、培養(yang) 人才方麵成就突出,曾四次獲得皇帝賜額。宋真宗賜“嶽麓書(shu) 院”、宋理宗賜“嶽麓書(shu) 院”、清代康熙賜“學達性天”、乾隆賜“道南正脈”。

 

“嶽麓生徒中的五大人才群體(ti) ”:眾(zhong) 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jun) 事家、外交家曾在嶽麓書(shu) 院研經讀史、求學問道、格物致知,為(wei) 後來的理論建構、思想探索、社會(hui) 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學問基礎。他們(men) 推動了中華文明的進步,確立了中國發展的路向。其中最為(wei) 傑出的有五個(ge) 人才群體(ti) ,包括:南宋中期“在當時為(wei) 最盛”(《宋元學案》語)的理學家群體(ti) ——湖湘學派;思想家群體(ti) ——以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王船山為(wei) 主要代表;經世派人才群體(ti) ——以清代嘉、道年間擔任兩(liang) 江總督十年之久的理財大師陶澍和最早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魏源為(wei) 主要代表;湘軍(jun) 與(yu) 洋務派人才群體(ti) ——以清代鹹、同年間倡導洋務運動的湘軍(jun) 統帥曾國藩、收複新疆的湘軍(jun) 名將左宗棠、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為(wei) 主要代表;維新誌士群體(ti) ——以清末維新運動中譚嗣同、熊希齡等為(wei) 主要代表。

 

以上幾個(ge) 方麵大致可以反映出嶽麓書(shu) 院在中國文化史、教育史上的獨特地位。

 

今天的嶽麓書(shu) 院,經過三十多年的恢複和發展,又重新煥發青春。作為(wei) 湖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與(yu) 人才培養(yang) 基地,嶽麓書(shu) 院以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己任,在國學研究、傳(chuan) 播、交流與(yu) 人才培養(yang) 方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已經形成了從(cong) 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四個(ge) 層次的人才培養(yang) 格局,涉及曆史學、哲學、考古學三個(ge) 一級學科;擁有一支由40多位來自海內(nei) 外名校的專(zhuan) 職教學科研隊伍,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12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80餘(yu) 人。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8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5項,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5項,許多學術成果在海內(nei) 外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

 

可以說,嶽麓書(shu) 院由古代書(shu) 院發展演變而來,又是現代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接通古今,貫通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嶽麓書(shu) 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地標,她見證了中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展、演變及其現代轉型,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從(cong) 古代發展至今的活標本。

 

鳳凰國學: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指導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方針。請您進一步談談作為(wei) 中國古代四大書(shu) 院之一的嶽麓書(shu) 院如何將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長處和現代大學的長處相結合,實現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

 

肖永明教授:傳(chuan) 統的書(shu) 院教育和現代的大學製度都各有其優(you) 長,如何集其長而去其弊,已經成為(wei) 當今社會(hui) 共同關(guan) 注的問題。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人才培養(yang) 規模之大、學科覆蓋麵之廣、對社會(hui) 發展貢獻之大,都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然而,近年來,也有眾(zhong) 多學者對百餘(yu) 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曆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社會(hui) 各界也從(cong) 不同角度指出了當代高等教育的某些弊病。這是值得我們(men) 高度重視的。在嶽麓書(shu) 院的恢複和發展的實踐中,我們(men) 越來越認識到,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從(cong) 傳(chuan) 統教育中吸取智慧、獲得資源,中國古代的書(shu) 院教育製度對今天的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在千餘(yu) 年的發展過程中,書(shu) 院形成了獨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養(yang) 理念,無論是在自然環境的選擇、人文環境的營造方麵,還是在教育內(nei) 容、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形式的確定方麵,古代書(shu) 院教育都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例如,傳(chuan) 統的書(shu) 院教育追求“求學”與(yu) “求道”的統一,重視培養(yang) 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將個(ge) 人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社會(hui) 責任感的培養(yang) 作為(wei) 教育的根本任務;傳(chuan) 統的書(shu) 院教育師生關(guan) 係密切,教師的高尚人格對學生產(chan) 生吸引力、感召力,學生與(yu) 教師朝夕相處,深受教師的影響和熏染;傳(chuan) 統的書(shu) 院教育提倡自由講學、自由研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經常切磋商榷、質疑問難;傳(chuan) 統的書(shu) 院教育尊重學生稟賦、個(ge) 性的差異,注意因材施教。書(shu) 院教育的這些傳(chuan) 統都是值得我們(men) 深入挖掘的資源。

 

非常可惜的是,在現代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古代書(shu) 院教育的許多優(you) 秀傳(chuan) 統都被忽視、被拋棄了。在傳(chuan) 統文化日漸複興(xing) 、中國文化的主體(ti) 性不斷高揚的今天,嶽麓書(shu) 院的教育,理應充分發揮接通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優(you) 勢,開拓出人才培養(yang) 的新路子。一方麵紮根中華大地,立足民族文化傳(chuan) 統,從(cong) 中國古代的書(shu) 院教育中吸取智慧、挖掘資源,從(cong) 中獲得啟示與(yu) 借鑒,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ti) 製;另一方麵又需要立足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形成融通古今中西的學術體(ti) 係,培養(yang) 兼具價(jia) 值理性與(yu) 工具理性的現代人才。

 

具體(ti) 而言,嶽麓書(shu) 院力圖挖掘傳(chuan) 統書(shu) 院教育的資源,將古代書(shu) 院教育的諸多元素融入現代大學教育體(ti) 製之中,並進行了一係列的探索。例如:注重立德樹人,強調“為(wei) 學”與(yu) “做人”的統一,將專(zhuan) 業(ye) 教育與(yu) 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結合,注重對學生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完善人格的培養(yang) ;在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重視“習(xi) 禮育人”,每年舉(ju) 辦入學禮、拜師禮、祭孔禮儀(yi) 、端午祭屈禮,通過習(xi) 禮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價(jia) 值觀念;組織常態化、製度化的“講會(hui) ”和“讀書(shu) 會(hui) ”,鼓勵師生之間的切磋商討、質疑問難,以及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與(yu) 論辯,達到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實施獨具特色的本科生導師製,構建交流密切、感情篤厚的師生關(guan) 係,導師以自身的品格去感召、影響學生,學生受到其精神熏陶和人格熏染。同時,導師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ge) 性,就其才性所近加以引導,充分發揮發揮學生的潛力。

 

我們(men) 希望,在現代大學的教育體(ti) 製中實施這種具有某些書(shu) 院教育特色的培養(yang) 模式,能夠矯正現代教育的某些偏弊,培養(yang) 人文底蘊深厚、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充分滿足現代社會(hui) 對人才的需求。我們(men) 也希望嶽麓書(shu) 院的實踐與(yu) 探索,可以為(wei) 國內(nei) 各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與(yu) 參考。

 

  

 

2016年第二屆“致敬國學·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啟動儀(yi) 式

 

二、打造“互聯網+國學”傳(chuan) 播模式

 

鳳凰國學: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中華文化地標,請問您認為(wei) 在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中,嶽麓書(shu) 院應肩負起什麽(me) 樣的職責,發揮什麽(me) 樣的作用?

 

肖永明教授:當今中國,正在經曆著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思想文化領域呈現出紛繁複雜的狀況。我們(men) 需要通過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與(yu) 創新,來挺立中華文化的主體(ti) 性,堅定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為(wei) 現代中國提供精神滋養(yang) ,為(wei) 民族複興(xing) 提供思想動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我們(men) 來談嶽麓書(shu) 院對今天中國的意義(yi) 。

 

千餘(yu) 年來,眾(zhong) 多的先賢在嶽麓書(shu) 院創新儒學、傳(chuan) 播文化、教化民眾(zhong) 、作育人才;無數的學子在這裏研經讀史,求學問道、修身養(yang) 性,中華文化在此代代綿延,薪火相傳(chuan) ,嶽麓書(shu) 院也因此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曆史積澱與(yu) 文化底蘊。百餘(yu) 年來,在歐風美雨的衝(chong) 擊之下,嶽麓書(shu) 院成功地應對了西方文明的挑戰,回應了現實社會(hui) 的需求,在經曆無數挫折與(yu) 坎坷之後,至今仍巋然屹立,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聖殿和民族的精神家園。

 

因此,從(cong) 抽象的層麵上看,嶽麓書(shu) 院在當今社會(hui) 往往是作為(wei) 文化符號存在的,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征意義(yi) 。可以說,嶽麓書(shu) 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地標,是中華文脈的重要體(ti) 現,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生生不息、曆久彌新的重要象征。因此,嶽麓書(shu) 院的恢複與(yu) 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華文化走向複興(xing) 的表征;嶽麓書(shu) 院的繁榮與(yu) 興(xing) 盛,也預示、標誌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全麵複興(xing) 的到來。

 

具體(ti) 而言,嶽麓書(shu) 院如何體(ti) 現其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呢?

 

首先,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的角度來看。一方麵,千百年來眾(zhong) 多文人學者遊於(yu) 斯、息於(yu) 斯的古老學府,亦即實體(ti) 的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古代的文化遺產(chan) ,本身的建築、碑刻、楹聯、匾額以及空間布局都是中國古代文化重要載體(ti) ,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物化的形態。實體(ti) 的嶽麓書(shu) 院的存在,可以讓人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多個(ge) 層麵有直觀的、感性的認識。

 

另一方麵,嶽麓書(shu) 院是曆代儒家學者傳(chuan) 播儒學、作育人才、施行教化的場所,書(shu) 院所體(ti) 現文化精神、所宣揚的價(jia) 值觀念、思想理念就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內(nei) 容。在今天,嶽麓書(shu) 院仍然可以發揮其文化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社會(hui) 教化功能,通過文化的傳(chuan) 播實現文化的傳(chuan) 承。可以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文化建設,致力於(yu) 文化傳(chuan) 播和價(jia) 值觀的塑造,產(chan) 生“化成天下”的效果,在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重建斯文方麵做出更大貢獻。

 

其次,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創新與(yu) 發展的角度來看。從(cong) 朱熹、張栻對當時理學中最為(wei) 前沿的“太極”、“中和”問題的論辯探討,到王船山“六經責我開生麵”的理論思辨,到曾國藩兼容漢宋、打通義(yi) 理與(yu) 事功的經世理學建構,曆代先賢在嶽麓書(shu) 院極深研幾、創新儒學,提升了儒學理論思維的高度,推進了中國學術的發展。今天的嶽麓書(shu) 院,同樣肩負著發展文化、創新學術的曆史使命,需要在傳(chuan) 承中華文化血脈的基礎上,回應時代與(yu) 社會(hui) 的需求,汲取世界文化的優(you) 秀成果,再譜新篇;需要與(yu) 時偕行、將千年學府打造成學術創新的高地,立足學術前沿,引領學術潮流。

 

總之,實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當代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曆史責任,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重要象征的嶽麓書(shu) 院,應該敢於(yu) 承擔使命,勇立時代潮頭,走出接通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新路子,實現古老學府的現代轉型,讓千年學府在當代文化創新、發展中煥發異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其中引用嶽麓書(shu) 院先賢、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王船山的“新故相推,日生不滯”一語,強調在傳(chuan) 承基礎上的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我們(men) 也希望以先賢此語與(yu) 文化界、學術界朋友共勉。

 

《人民畫報》社:近年來,“國學熱”逐漸興(xing) 起。請問您,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的重要基地,在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方麵開展了哪些有價(jia) 值的工作?

 

肖永明教授:書(shu) 院作為(wei) 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傳(chuan) 播儒學文化、施行社會(hui) 教化是古代書(shu) 院的重要使命。嶽麓書(shu) 院在當代的恢複與(yu) 發展,一個(ge) 重要表現就是利用各種現代傳(chuan) 媒的手段,充分發揮書(shu) 院的文化傳(chuan) 播和社會(hui) 教化功能,致力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嶽麓書(shu) 院就與(yu) 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等媒體(ti) 合作,邀請杜維明、餘(yu) 光中、金庸、黃永玉、許嘉璐、李學勤、張豈之等文化名家,在國內(nei) 首次舉(ju) 辦麵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電視講學活動,引起了強烈的社會(hui) 反響。之後,麵對不同層次和需求,嶽麓書(shu) 院推出了係列麵向公眾(zhong) 的講學活動,如“千年論壇”、“明倫(lun) 堂講會(hui) ”等,如今已邀請海內(nei) 外名家講學近四百場。

 

同時,嶽麓書(shu) 院深入挖掘書(shu) 院以及整個(ge) 中華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將各種研究成果呈現在嶽麓書(shu) 院日常的陳列、開放中,承擔“以文化人”的社會(hui) 責任。近三十年來,每年到嶽麓書(shu) 院參觀遊覽的數十萬(wan) 遊客,都可以全麵體(ti) 會(hui) 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嶽麓書(shu) 院通過參觀講解、培訓研習(xi) 、麵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舉(ju) 辦“祭孔大典”、與(yu) 中小學開展合作研究與(yu) 教學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傳(chuan) 播、普及傳(chuan) 統文化,使古老的學府煥發青春,在當代文化建設、社會(hui) 核心價(jia) 值觀塑造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年來,伴隨著“國學熱”的升溫,整個(ge) 社會(hui)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社會(hui) 各界也對作為(wei) 中華文化重要地標的嶽麓書(shu) 院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嶽麓書(shu) 院力圖順應時代潮流,發揮自身優(you) 勢,自覺承擔起弘揚、傳(chuan) 播、普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建斯文社會(hui) 的曆史使命,為(wei) 中華文明的複興(xing) 、民族精神家園的構建做出自己的貢獻。其中最主要的舉(ju) 措是努力打造“互聯網+國學”的傳(chuan) 播平台,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從(cong) 2014年開始,嶽麓書(shu) 院抓住互聯網等新媒體(ti) 迅速發展的機遇,與(yu) 鳳凰衛視、鳳凰網新媒體(ti) 開展戰略合作,構建“互聯網+國學”的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新模式,麵向全球推廣國學。近年來,雙方建立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共同舉(ju) 辦每兩(liang) 年一次的“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共建“鳳凰網國學頻道”,組織開展“嶽麓書(shu) 院講壇”,使得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代社會(hui) 釋放出更大能量,為(wei) 數以億(yi) 計的社會(hui) 各界人士提供優(you) 質精神產(chan) 品。其中首屆、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分別以“致敬國學”、“致敬國學,親(qin) 近國學,重建斯文”為(wei) 主題,包括係列講座活動,以及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成果獎和國學傳(chuan) 播獎的評選,在海內(nei) 外產(chan) 生很大影響。“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的頒獎典禮在鳳凰網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到120多萬(wan) 。與(yu) 鳳凰網共建的鳳凰國學頻道是目前全國各大門戶網站中唯一的以國學命名的一級頻道。“嶽麓書(shu) 院講壇”邀請海內(nei) 外名家舉(ju) 辦講座,由鳳凰網國學頻道進行網絡直播,每場講座在線觀看人數在30萬(wan) 人次以上,最高達80萬(wan) 人次。

 

嶽麓書(shu) 院利用當代最先進的傳(chuan) 播手段,以“互聯網+國學”的方式弘揚、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大大促進了中華文化在海內(nei) 外的傳(chuan) 播,為(wei) 弘揚中國精神、傳(chuan) 播中國價(jia) 值、增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影響力做出了貢獻。2015年12月,在浙江烏(wu) 鎮舉(ju) 行的有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專(zhuan) 題發言中,嶽麓書(shu) 院與(yu) 鳳凰網的合作被作為(wei) “中國文化網絡傳(chuan) 播”的典型加以推介。

 

  

 

肖永明教授在全球華人國學大典上致辭


 

三、書(shu) 院精神是書(shu) 院發展的靈魂

 

鳳凰國學:近三十年來,嶽麓書(shu) 院的恢複與(yu) 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您曾多次提到這種發展模式可概括為(wei) “嶽麓書(shu) 院模式”,請您談談這種模式的具體(ti) 內(nei) 涵是什麽(me) ?可以為(wei) 中國當代書(shu) 院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哪些參考和借鑒?

 

肖永明教授:近三十餘(yu) 年來,嶽麓書(shu) 院的恢複和發展得到了海內(nei) 外的廣泛關(guan) 注和稱譽。1997年,國家文物局張文彬局長視察書(shu) 院,認為(wei) 嶽麓書(shu) 院是現存修複最好、利用最充分的書(shu) 院,高度讚揚嶽麓書(shu) 院是中國當代的“活文物”;2007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視察書(shu) 院,將這種與(yu) 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文物保護、利用的模式總結為(wei) “嶽麓書(shu) 院模式”。

 

所謂“嶽麓書(shu) 院模式”是指以嶽麓書(shu) 院為(wei) 代表的,將古代書(shu) 院優(you) 秀教育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大學管理體(ti) 製相結合,以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文物保護、社會(hui) 服務四大事業(ye) 互相支撐、良性互動的建設、管理、運行、發展模式。這一模式是三十餘(yu) 年來嶽麓書(shu) 院建設和發展取得成功的保證。

 

“嶽麓書(shu) 院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書(shu) 院各項功能的互相支撐、互相促進。作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麓書(shu) 院把文物保護作為(wei) 各項事業(ye) 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充分利用文物,讓文物活起來,進行旅遊開放、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和文化傳(chuan) 播等方麵工作。其中,旅遊開放工作既是充分利用文物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是發揮文物社會(hui) 服務功能的重要方式,又能為(wei) 文物保護、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持;而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和文化傳(chuan) 播工作,既能為(wei) 文物的保護、開放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又能賦予古老的書(shu) 院以靈魂,使之不隻是供人參觀的古老文物,而且是充滿生機的現代教學、研究、文化傳(chuan) 播機構。人們(men) 走進嶽麓書(shu) 院,不但能發思古之幽情,而且能體(ti) 會(hui) 到傳(chuan) 統文化的生生不息,代代綿延,體(ti) 會(hui) 到書(shu) 院在現代社會(hui) 所煥發的活力。而這種狀況,又進一步擴大了書(shu) 院在現代社會(hui) 的影響,增加了書(shu) 院的知名度,最終促進了書(shu) 院的旅遊開放工作。這樣,書(shu) 院的各項事業(ye) 之間,就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的關(guan) 係。

 

我們(men) 知道,在古代書(shu) 院發展的鼎盛期,書(shu) 院總數達數千所,至今留存於(yu) 世的仍有數百所。可以說,書(shu) 院文化也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書(shu) 院文化遺產(chan) 資源非常豐(feng) 富。如何加強書(shu) 院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研究與(yu) 利用,讓書(shu) 院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真正融入現代生活,已經引起眾(zhong) 多有識之士的思考。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古老書(shu) 院現代轉型的一個(ge) 範例,我們(men) 希望三十多年來的思考和探索可以為(wei) 其他書(shu) 院的建設、發展提供某些參考和借鑒。我們(men) 也會(hui) 學習(xi) 各地書(shu) 院的好經驗、好做法,繼續完善嶽麓書(shu) 院模式,促進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

 

《人民畫報》社:中國當前興(xing) 起各種書(shu) 院,分別創建於(yu) 高等院校、地方社區、民間社會(hui) 還有市場經濟領域等,請問您怎麽(me) 看當前這些不同類型的書(shu) 院?您認為(wei) 當代書(shu) 院應該承擔怎樣的功能?如何傳(chuan) 承書(shu) 院精神?

 

肖永明教授:近年來,在民族文化複興(xing) 的大背景下,眾(zhong) 多有識之士把目光投向了書(shu) 院。許多古代書(shu) 院得到了修複、保護與(yu) 利用,各類新書(shu) 院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我覺得這些不同類型的書(shu) 院共同構成了當今書(shu) 院發展的全景圖,盡管很多書(shu) 院還存在某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規範,甚至有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況,但總體(ti) 上,我認為(wei) 這些書(shu) 院都是應時而出、應運而生的,都有其存在的價(jia) 值,應該以寬容、多元的心態來對待。“道並行而不悖,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隻要書(shu) 院秉承正確的價(jia) 值理念、符合基本的原則、規範,就應當給予肯定,視為(wei) 傳(chuan) 播、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同盟軍(jun) 。切不可以一種或幾種原有的書(shu) 院發展的模式去套用所有的書(shu) 院,把不符合這些已有模式的書(shu) 院視為(wei) 異類,加以排斥。

 

實際上,正如很多研究者談到的,曆史上的書(shu) 院也是有多種類型的,從(cong) 功能上看,書(shu) 院主要的是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ang) 人才、傳(chuan) 播文化的場所,但也有的是士人讀書(shu) 、著述、藏書(shu) 之所,有的是談學論道之處,有的是課士之地,有的是為(wei) 應試者提供住宿的場所,有的是祭祀先賢的場所,情況比較複雜。從(cong) 層次和內(nei) 容看,大量的書(shu) 院僻處鄉(xiang) 村,麵向底層民眾(zhong) 開展蒙學教育,如家族書(shu) 院大都屬於(yu) 這種類型;而有的書(shu) 院又進入官學係統或者完全代替官學,開展較高層次的教育,如縣、州、府、道、省各級書(shu) 院就屬於(yu) 這種情況。總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興(xing) 辦主體(ti) 的書(shu) 院,情況差異很大,所對應的是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體(ti) 現的是不同的文化理念。在古代,書(shu) 院的類型、層級就如此複雜多樣,在社會(hui) 生活日益複雜、社會(hui) 需求日趨多元的現代社會(hui) ,不同類型書(shu) 院的出現也是很正常的。

 

我相信,當代書(shu) 院發展前景廣闊,空間巨大。各地不同類型的書(shu) 院,也一定會(hui) 根據自身的特點,發揮自身優(you) 勢,探索獨具特色的書(shu) 院建設發展道路,使書(shu) 院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創新、普及和傳(chuan) 播的基地,在當代學術創新、人才培養(yang) 與(yu) 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wei) 中華民族的複興(xing) 、為(wei) 現代中國的發展提供思想資源與(yu) 精神動力。

 

談到當代書(shu) 院應該承擔的功能,我認為(wei) ,盡管當代社會(hui) 林林總總、類型不同的書(shu) 院有著不同的自我定位、不同的側(ce) 重點,但從(cong) 總體(ti) 上看,當代書(shu) 院所承擔的都不外乎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與(yu) 文化傳(chuan) 播這三大核心功能。當然,我們(men) 分析“當代書(shu) 院”一詞的內(nei) 涵,就能對當代書(shu) 院所承擔的功能有更深的理解。

 

一方麵,這類文化教育機構之所以自我命名為(wei) “書(shu) 院”,就意味著對書(shu) 院文化精神的認同,對書(shu) 院文化教育傳(chuan) 統的繼承。因此,在進行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文化傳(chuan) 播時,就需要有區別於(yu) 其他文化教育機構的特色,應該體(ti) 現傳(chuan) 統書(shu) 院文化的元素。

 

另一方麵,既然說“當代”書(shu) 院,就表明它不再是傳(chuan) 統本身,而是在當代所延續、得到發展了的傳(chuan) 統,是傳(chuan) 統存在於(yu) 當今社會(hui) 的一種新的樣式。因此,也必須具有當代的特征。也就是說,當代書(shu) 院的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文化傳(chuan) 播,就應當在理念、方式、目標、價(jia) 值取向上既體(ti) 現書(shu) 院的精神,又體(ti) 現現代社會(hui) 的要求。

 

與(yu) 當代書(shu) 院大量興(xing) 起相伴隨的,是人們(men) 對傳(chuan) 承書(shu) 院精神的關(guan) 注,學界在這方麵的探討也很多。傳(chuan) 承書(shu) 院精神,前提是弄清楚書(shu) 院精神的內(nei) 涵。中國古代書(shu) 院在漫長的發展曆程中,形成了一係列思想觀念、價(jia) 值追求、文化傳(chuan) 統、教育理念、辦學風格,逐漸積澱、凝練為(wei) 一種獨特的精神價(jia) 值,這就是書(shu) 院精神。其具體(ti) 表現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書(shu) 院有所不同,總體(ti) 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重視生命意義(yi) 、以人為(wei) 本、立德為(wei) 先、重視人格養(yang) 成的人文精神;擔當天下、傳(chuan) 道濟民、教化社會(hui) 的經世精神;窮本探源、極深研幾、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不囿成說、不斷超越、與(yu) 時偕行、引領學術思潮的創新精神;有教無類、自由講學、兼容並包的開放精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xi) 、師生之間質疑問難,“疑誤定要力爭(zheng) ”的自主精神。書(shu) 院精神是書(shu) 院的靈魂,是古代書(shu) 院製度留給我們(men) 最為(wei) 寶貴的財富。在人文精神不斷失落,功利主義(yi) 愈演愈烈,現代大學教育屢遭詬病的當今社會(hui) ,書(shu) 院精神越來越顯現出其價(jia) 值。

 

傳(chuan) 承書(shu) 院精神,首先需要對書(shu) 院精神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其次,需要在現代的文化、教育實踐過程中借鑒書(shu) 院精神,從(cong) 中獲得啟迪。例如,現在很多學校,重知識的傳(chuan) 授而輕道德情操的培養(yang) 、健全人格的養(yang) 成,書(shu) 院教育強調“求道”“求學”統一的人文精神,不失為(wei) 矯治這一偏弊的良藥。又如,不少大學新生在卸掉高考重壓、擺脫嚴(yan) 格管束之後,學習(xi) 動力不足,對所學的知識不願意深入的思考。書(shu) 院教育對學生自主性、主動性、懷疑精神的強調,可以為(wei) 克服這種傾(qing) 向提供幫助。總之,我國正麵臨(lin) 著構建現代大學精神、大學價(jia) 值理想的任務,傳(chuan) 統書(shu) 院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經世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開放精神、自主精神都可以給我們(men) 重要的啟示。我們(men) 完全可以在對這些精神價(jia) 值重新進行詮釋、闡發之後,納入現代大學精神之中。

 

鳳凰國學:書(shu) 院是中國傳(chuan) 統的教育機構,其功能,從(cong) 唐宋的講學論道,到明清服務於(yu) 科舉(ju) ,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當代,書(shu) 院是否還有存在的價(jia) 值?

 

肖永明教授:近年來,各種類型的現代書(shu) 院大規模湧現,引人矚目。究其原因,應該是人們(men) 對現代教育體(ti) 製、文化傳(chuan) 播機製並不滿意,希望能夠補偏救弊。他們(men) 把目光投向了古代的書(shu) 院製度,希望從(cong) 傳(chuan) 統書(shu) 院文化中挖掘資源,吸取營養(yang) ,繼承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精神內(nei) 涵,建立現代書(shu) 院,更好地發揮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和文化傳(chuan) 播、社會(hui) 教化功能,促進當代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其中一些書(shu) 院依托現有的體(ti) 製內(nei) 的文化教育機構,希望在某些方麵補充其不足,矯正其偏差;也有一些書(shu) 院則希望作為(wei) 獨立於(yu) 現存文化教育機構的存在,在體(ti) 製之外另辟蹊徑,探索一條更好地發展文化、教育事業(ye) 的新路子。

 

當代書(shu) 院的存在,其價(jia) 值主要表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

 

第一,當代書(shu) 院以“書(shu) 院”命名,就是希望繼承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精神,弘揚書(shu) 院的傳(chuan) 統,這就意味著書(shu) 院精神在當代社會(hui) 不同程度的複活。在某種程度上說,當代書(shu) 院就是古代書(shu) 院教育傳(chuan) 統在當代社會(hui) 的延續。這種傳(chuan) 統的存在,可以為(wei) 現代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對比和參照,提供發展思路的借鑒。現代教育機構可以通過反觀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經驗,融入、借鑒古代書(shu) 院教育的基本理念、發展方式,突破在僵化的體(ti) 製下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禁錮,破解發展中的困局,更新發展思路,彌補自身的某些缺陷。一些學者指出,對書(shu) 院的深入研究和現代書(shu) 院複興(xing) 的實踐,都會(hui) 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院對現代大學的借鑒作用和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才有可能建立立足於(yu) 中華文明基礎之上、具有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而又能與(yu) 西方大學模式和諧共存的“中國大學模式”。

 

第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已經成為(wei) 國家戰略,體(ti) 現了國家意誌,是在“全球化”時代中國文化主體(ti) 性覺醒的反映。而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又是一個(ge) 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匯聚全社會(hui) 方方麵麵的力量,從(cong) 學術研究、文化教育、社會(hui) 教化、生產(chan) 生活等各個(ge) 角度做出全方位的努力。在這個(ge) 過程中,當代書(shu) 院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成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載體(ti) ,交流、傳(chuan) 播與(yu) 發展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一些民間力量舉(ju) 辦的現代書(shu) 院,創辦者、參與(yu) 者都有一種內(nei) 在的需求,熱情很高,發心純正,有沒有僵化觀念束縛,沒有體(ti) 製內(nei) 的種種弊端,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優(you) 勢,因地製宜、因事製宜,在中華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在許多曆來為(wei) 人所忽視的環節、領域、方麵,恐怕民間書(shu) 院所發揮的作用會(hui) 更大一些。

 

  

 

嶽麓書(shu) 院祭孔大典

 

四、千年書(shu) 院開啟下一個(ge) 十年

 

《人民畫報》社:當前,國家正大力倡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這對嶽麓書(shu) 院的未來發展有何作用?

 

肖永明教授:從(cong) 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繼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係列講話,到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我們(men) 可以看到,國家領導層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視已經達到一個(ge) 新的高度,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已經上升成為(wei) 國家戰略、基本國策。

 

這一背景與(yu) 形勢,對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來說,是難得的機遇。一個(ge) 多世紀以來,隨著西方文明的強勢進入,許多人把國家的貧窮、落後、專(zhuan) 製、愚昧歸因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中國文化大加撻伐,極力否定,甚至棄之如敝屣。書(shu) 院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命運可想而知。在全國範圍內(nei) ,眾(zhong) 多書(shu) 院被毀棄,或者改作他用,書(shu) 院的各項功能基本廢棄,書(shu) 院從(cong) 製度層麵退出了曆史舞台。近三十年來,對傳(chuan) 統文化重要價(jia) 值的認識逐漸加深,書(shu) 院的命運也出現了轉機。嶽麓書(shu) 院的恢複與(yu) 發展,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展開的。但是在這個(ge) 過程中,產(chan) 生過很多曲折,碰到了很多阻力,書(shu) 院發展受到了很多觀念的、政策的限製。目前的這種政策,為(wei) 書(shu) 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首先,隨著社會(hui) 各界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價(jia) 值的認識不斷提高,對書(shu) 院發展的重視、理解、認同程度也大大提高。大家越來越意識到,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不能簡單理解為(wei) 恢複一個(ge) 文物古跡、增加一個(ge) 文化教育活動場所。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重要地標,她的發展是關(guan) 乎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華文脈賡續的大事,與(yu) 國運興(xing) 衰、民族複興(xing) 密切相關(guan) 。這樣,全社會(hui) 形成了有利於(yu) 書(shu) 院發展的氛圍,大家對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這種期待,會(hui) 變成書(shu) 院發展的動力。

 

其次,從(cong) 國家戰略的高度考慮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問題,能夠有更加明確的定位,更為(wei) 明確的思路和目標。嶽麓書(shu) 院有多種功能,將這些功能納入國家的關(guan) 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整體(ti) 部署,可以進一步找準自己的位置,在社會(hui) 文化的大係統中明確自己的思路和目標,找到抓手,找準發力點。

 

再次,書(shu) 院的發展,需要匯聚各方力量,需要政策、人才、經費等方麵的支持。國家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之後,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可以從(cong) 政府、社會(hui) 和學界獲得更多的資源,更大的支持。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yun) 。”我們(men) 相信,在國家倡導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大背景下,嶽麓書(shu) 院一定能乘勢而上,與(yu) 時偕行,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

 

  

 

嶽麓書(shu) 院禦書(shu) 樓(資料圖)

 

鳳凰國學:任重而道遠,請問嶽麓書(shu) 院對未來發展又有著怎樣的規劃?

 

肖永明教授:談到嶽麓書(shu) 院的發展規劃,我想主要從(cong) 文物的保護和利用、人才培養(yang) 、學術創新、文化傳(chuan) 播這四個(ge) 方麵來談近5到10年的規劃。

 

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方麵:嶽麓書(shu) 院作為(wei)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底蘊深厚,儒家文化遺產(chan) 豐(feng) 富。在今後5到10年中,我們(men) 將進一步做好書(shu) 院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進一步發掘書(shu) 院文化的深刻內(nei) 涵,為(wei) 嶽麓書(shu) 院納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做好準備;豐(feng) 富“嶽麓書(shu) 院—中國書(shu) 院博物館”文物收藏,建成以書(shu) 院文化、儒教文明為(wei) 特色的、國際一流的文物陳列展覽廳;發揮自身的資源優(you) 勢,通過以互聯網傳(chuan) 播中華文明、深度開發文化創意產(chan) 品等方式,讓書(shu) 院文化遺產(chan) 融入現代生活,讓嶽麓書(shu) 院在文博界具有舉(ju) 足輕重的地位。

 

人才培養(yang) 方麵:發揮嶽麓書(shu) 院接通傳(chuan) 統教育與(yu) 現代教育的獨特優(you) 勢,挖掘傳(chuan) 統書(shu) 院教育資源,從(cong) 傳(chuan) 統教育中吸取智慧,實施吸收傳(chuan) 統書(shu) 院教育元素而又符合現代大學教育發展規律、借鑒古代書(shu) 院教育理念而又適應現代社會(hui) 要求的人才培養(yang) 方式,培養(yang) 一批在人格操守、道德品行、專(zhuan) 業(ye) 知識、經世能力方麵都有傑出表現的高素質人才,並通過若幹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一套兼具傳(chuan) 統書(shu) 院教育與(yu) 現代大學教育之長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為(wei) 中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啟示與(yu) 借鑒。

 

學術創新方麵:以學術創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用5到10年時間,從(cong) 海內(nei) 外名校引進一批專(zhuan) 業(ye) 功底紮實、視野開闊、思想敏銳、立足學術前沿的教學科研人員,建設一支由70名左右專(zhuan) 職教學研究人員組成的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重點在經學研究、宋明理學研究、出土文獻與(yu) 古代文明研究、書(shu) 院文化研究、湖湘文化研究等方麵取得突破,為(wei) 學界奉獻具有原創性的高端的學術成果,將嶽麓書(shu) 院打造成海內(nei) 外著名的學術高地,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為(wei) 中國社會(hui) 的進步做出貢獻。

 

文化傳(chuan) 播方麵:要利用當代最先進的傳(chuan) 媒手段,充分體(ti) 現嶽麓書(shu) 院的文化傳(chuan) 播、社會(hui) 教化功能,使嶽麓書(shu) 院在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普及、弘揚方麵發揮引領作用。第一,繼續提高嶽麓書(shu) 院日常陳列、開放質量,繼續通過參觀講解、舉(ju) 辦不同層次的國學培訓研習(xi) 班,舉(ju) 辦麵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禮儀(yi) 活動(祭祀孔子、祭祀屈原)等方式傳(chuan) 播、普及傳(chuan) 統文化,彰顯中華傳(chuan) 統禮儀(yi) 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第二,進一步打造“互聯網+國學”的傳(chuan) 播平台,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立完善嶽麓書(shu) 院網站、微信平台,展示嶽麓書(shu) 院形象,發出嶽麓書(shu) 院的聲音;加強與(yu) 鳳凰新媒體(ti) 的合作,擴大“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鳳凰網國學頻道”的影響,吸收更多的社會(hui) 資源參與(yu) 其中。第三,提高“嶽麓書(shu) 院講壇”“明倫(lun) 堂講會(hui) ”的知名度,邀請更多文化名人、學術大家登壇講學,提高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參與(yu) 度。把“嶽麓書(shu) 院講壇”“明倫(lun) 堂講會(hui) ”打造成湖南乃至全國最著名的文化傳(chuan) 播、學術交流品牌。第四,籌劃麵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舉(ju) 辦的“嶽麓書(shu) 院國學大講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中華文化的基本內(nei) 涵。第五,與(yu) 金鷹紀實頻道合作,拍攝大型曆史文化紀錄片“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呈現嶽麓書(shu) 院的曆史底蘊與(yu) 精神傳(chuan) 統,彰顯湖湘文化精神的現代價(jia) 值,對嶽麓書(shu) 院所承載的、所體(ti) 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以弘揚、傳(chuan) 播。

 

我們(men) 希望在大力弘揚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將嶽麓書(shu) 院建設成世界著名、國內(nei) 一流的國學研究與(yu) 傳(chuan) 播中心、國學人才培養(yang) 中心,成為(wei) 中華文明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地標。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