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化養(yang) 品德 廣東(dong) 製定地方特色傳(chuan) 統文化教材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正月廿七日辛巳
耶穌2017年2月23日
粵劇演員黃春強(左)輔導學生練“把子功”。鄭迅攝/光明圖片
【薪火相傳(chuan) ·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隻有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各個(ge) 領域、各個(ge) 環節,與(yu) 人民生產(chan) 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長久生命力。”日前,廣東(dong) 省中山市社科聯主席胡波就如何宣傳(chuan) 和推廣傳(chuan) 統文化強調說。
2012年,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與(yu) 人教社合作出版了通用版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按課題研究規劃,2015年以此教材為(wei) 藍本,全國25個(ge) 省分別編寫(xie) 了有地區文化模塊的省級版地方教材。廣東(dong) 省早在數年前就開始了中小學國學教材的編寫(xie) 工作,並於(yu) 2015年首批審核通過《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廣東(dong) 版),開始在深圳南山、廣州天河、肇慶等實驗區試用。
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這套教材明確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目標,明確了不同年級應掌握的教學內(nei) 容和學習(xi) 深度。比如小學低年級段以《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蒙學經典為(wei) 主;中年級段學習(xi) 《聲律啟蒙》《中國古典詩詞欣賞》,為(wei) 孩子們(men) 奠定詩詞美學基礎。初中階段安排了《孫子兵法》《古文觀止》等經典。高中階段則更為(wei) 深入地學習(xi) 儒家、道家的經典文獻。
據廣州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譚健文介紹,目前廣州各個(ge) 學校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除了依托傳(chuan) 統篇目的教學,還提倡拓展閱讀,除了在課堂上傳(chuan) 授文化知識和精髓,還鼓勵學生創新性地學習(xi) 和吸收,最終目的是要將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轉化為(wei) 現代社會(hui) 所需要的東(dong) 西,形成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為(wei) 建設有廣東(dong) 特色的地方課程教材體(ti) 係,廣東(dong) 省製定了《廣東(dong) 省教育廳關(guan) 於(yu) 中小學地方綜合課程的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荔灣區五眼橋小學校長林廣慧說,目前學校所開的課程分為(wei) 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兩(liang) 種,地方課程包括了校本課程和區域課程。在國家課程中,有一門名為(wei) “綜合實踐活動”的科目,其中涉及很多《綱要》中提及的內(nei) 容,比如廣東(dong) 人文風采等。“《綱要》發布就是把過去零散的內(nei) 容綜合起來。實施時,我們(men) 會(hui) 考慮把它和相關(guan) 學科中設計的內(nei) 容進行交叉滲透,其他內(nei) 容就利用第二課堂時間進行課外延伸,通過合理安排課程,讓每個(ge) 學生在小學階段都能學到這些內(nei) 容。”林廣慧說。
此外,廣州市教育局在2014年11月就製定下發了《廣州市粵劇進校園工作方案》。據了解,截至目前,各個(ge) 學校均已積累了一套有效的經驗做法,比如廣州市從(cong) 化區神崗中學聘請了專(zhuan) 業(ye) 粵劇老師,並開發相關(guan) 的校本教材,而三元坊小學作為(wei) 老牌粵劇特色學校,近幾年與(yu) 區發展研究中心開始開發粵劇特色區域課程教材,並與(yu) 從(cong) 化河濱小學結對,進行粵劇特色活動交流。
日前,廣州粵劇院的演員們(men) 走進廣州市南海中學初中部,與(yu) 孩子們(men) 進行“粵劇進校園”互動演出。作為(wei) 廣州市第一批粵劇特色學校,南海中學開設粵劇校本課程已有十年,南海中學副校長梁春玲介紹,學校自行開發校本教材,進行粵劇知識的普及。“我們(men) 不是要人人都會(hui) 唱粵劇,而是立足於(yu) 培養(yang) 粵劇觀眾(zhong) 。”梁春玲說,“希望我們(men) 研發的教材,不僅(jin) 局限在南海中學一所學校之內(nei) ,而是讓更多學校用上,讓粵劇走進更多中小學校園。”
廣東(dong) 省文化廳副廳長陳杭表示:“通過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有利於(yu) 強化學生學習(xi) 民族文化的意識,培養(yang) 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xing) 趣,讓粵劇文化在學生中得到有效傳(chuan) 播,意義(yi) 深遠。”
目前,廣州市各中小學都在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式,讓傳(chuan) 統文化走進校園,傳(chuan) 統文化正在成為(wei) 學生成長的土壤。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