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乾坤交始小貞時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正月十九日癸酉
耶穌2017年2月15日
或問對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看法,答以十六個(ge) 字:未能棄惡,有所返本。雖不滿意,值得肯定。
“工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中仍然有“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 唯物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之類東(dong) 西,未能棄惡也;但又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的正確態度和追求,有所返本也。
能夠有所返本,就能有所開新。“工程”的主要內(nei) 容、重點任務、組織實施和保障措施等,頗有可觀,在圖新的道路上邁開了實質性的一大步,值得讚肯和期待。
“十六個(ge) 字”也是我對習(xi) 近平先生的一貫態度。習(xi) 先生尊儒當然是局部、淺層和有限的,未能徹底割棄馬學毛思之舊,但結束了百年反儒惡潮,恢複了孔子正麵形象,有利於(yu) 儒家複興(xing) 和中華重建,功不可沒。東(dong) 海有詩曰:“既作之君又作師,風雷激蕩小貞時。開新待破網羅舊,圖變須防坎陷危。”
質變有賴於(yu) 量變,去病有賴於(yu) 培元,很多事不是一蹴可幾的,尤其是文化、政治之事,尤其是在反孔反儒曾為(wei) 主流、為(wei) “思想正確”、“政治正確”的時代,要興(xing) 儒弘道,必有一個(ge) 艱難的過程。剝極必複,一陽來複,不能要求一下子就飛龍在天;否極泰來,陰陽消長,不能奢望一下子就天地交泰。
現在局勢就像屯卦,乾坤始交,風雷激蕩,天造草昧,混亂(luan) 不寧。屯卦九五爻辭說:“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這段話很適合用在習(xi) 近平先生身上。習(xi) 先生雖居九五之尊,但時危無輔,德澤未光,權威未穩,而政治、社會(hui) 、文化各種環境異常險惡,作為(wei) 領導人來說,小貞最好,大貞非宜。程《傳(chuan) 》解釋說:
“五居尊得正,而當屯時,若有剛明之賢為(wei) 之輔,則能濟屯矣。以其無臣也,故屯其膏。人君之尊,雖屯難之世,於(yu) 其名位,非有損也。唯其施為(wei) 有所不行,德澤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澤有所不下,是威權不在己也。威權取己,而欲驟正之,求凶之道,魯昭公、高貴鄉(xiang) 公之事是也。故小貞則吉也。小貞謂漸正之也。若盤庚、周宣修德用賢,複先王之政,諸侯複朝,蓋以道馴致,為(wei) 之不暴也。又非恬然不為(wei) ,若唐之僖、昭也。不為(wei) 則常屯,以至於(yu) 亡矣。”
程《傳(chuan) 》用曆史的教訓說明“小貞吉,大貞凶”的道理。先舉(ju) 魯昭公、高貴鄉(xiang) 公之事為(wei) 例,說明這種情況下若大貞大正,操之過急,“欲驟正之”,是“求凶之道”,求正反凶。魯昭公、高貴鄉(xiang) 公就是操之過急以致壞事,或出逃,或被殺。
魯昭公對季平子專(zhuan) 權深懷不滿,一直想打倒季平子,恢複公室權力,趁季平子與(yu) 郈氏、臧氏產(chan) 生矛盾衝(chong) 突時,聯合郈氏、臧氏兩(liang) 大家族勢力,出兵包圍季平子。子家羈勸阻魯昭公:“舍民數世,以求克事,不可必也。且政在焉,其難圖也。”意謂魯國公室喪(sang) 失民心已幾代,因此想求事成,是沒有把握的。而且政權在季平子手裏,很難圖謀。魯昭公不聽,堅持一定要殺掉季平子。結果魯昭公兵敗出逃。
曹髦,曹魏第四位皇帝,即位前為(wei) 高貴鄉(xiang) 公。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身為(wei) 宗室的曹髦被立為(wei) 新君,但曹髦對司馬氏兄弟的專(zhuan) 橫十分不滿,召見王經等人,帶領冗從(cong) 仆射李昭、黃門從(cong) 官焦伯等,率領僮仆數百餘(yu) 人討伐,失敗被弑。
盤庚、周宣王則是正麵的例子。盤庚是成湯十世孫,其時王室成員奢侈無度,政治腐敗,國勢衰微,內(nei) 亂(luan) 四起,內(nei) 憂外患。盤庚為(wei) 了逃避自然災害,擺脫政治困境,決(jue) 定遷都,但遭到朝野不少人的反對。為(wei) 此,盤庚把所有貴戚大臣召集起來,循循善誘,恩威並施,成功地挫敗了反對勢力,成功遷殷。
周宣王之父周厲王因行暴政被國人驅逐。十四年後,太子靜即位,即周宣王。他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輔助下,革除弊政,整頓朝政,周勢複振,諸侯重新來朝,史稱“宣王中興(xing) ”。司馬遷說:“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複宗周。”(《周本紀》)
董仲舒說:“夫周道衰於(yu) 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繇也。至於(yu) 宣王,思昔先王之德,興(xing) 滯補敝,明文、武之功業(ye) ,周道粲然複興(xing) ,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漢書(shu) 董仲舒傳(chuan) 》)(不過,宣王中興(xing) 為(wei) 時不長,到了宣王晚年,國勢漸壞,其子幽王即位後,又發生了重大危機。)
程《傳(chuan) 》認為(wei) ,隻有象盤庚和周宣王那樣,“以道馴致,為(wei) 之不暴也”,漸進之,小正之,一步一個(ge) 腳印,才能將政治逐步引上正確的軌道。
儒馬兩(liang) 家的矛盾是根本性和“先天性”的,雙方世界觀、人性觀、價(jia) 值觀和方法論都存在不可調和的衝(chong) 突。立足於(yu) 馬,儒馬並尊,既非禮又非理。但是,從(cong) “尊馬反儒”到“尊儒去馬”之間,在儒家依然飽受誤解和排斥的時期,“儒馬並尊”作為(wei) 一個(ge) 過渡期,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說“尊馬反儒”是大邪大惡,“尊儒去馬”是大正大貞,“儒馬並尊”就是小正小貞,是為(wei) 大正大貞夯實基礎。
因此,對兩(liang) 辦的“工程”過譽過貶都不對。稱今年為(wei) “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元年”,認為(wei) 儒家的春天已經到來,這是過譽,過度樂(le) 觀;認為(wei) 儒學被惡性利用,即將迎來“儒學命運的嚴(yan) 重時刻”,這是過貶,過度擔憂,對儒學至高無上的的真理性和潛在而巨大的影響力信心不足。
擔憂儒學被利用,是不少人否定當局尊儒的努力和兩(liang) 辦“工程”的意義(yi) 的理由。這個(ge) 理由並不成立,這種擔憂毫無必要。君子自有正義(yi) 和浩氣,儒學原是真理,是中華特色的普適價(jia) 值。尊儒十分就有十分的功德,儒化一分就有一分的好處。對此,我在《不怕你利用,隻怕你不用》已有透析,茲(zi) 不贅。2017-2-15餘(yu) 東(dong) 海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陳進國】民間教派的“去汙名化”:中國宗教治理如何走出困境?
【下一篇】【劉永鍵】民間當然可以祭天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