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新華】小祠堂 大文化

欄目:儒教重建
發布時間:2017-02-10 19:57:31
標簽:

小祠堂 大文化

作者:喬(qiao) 新華(山西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正月十四日戊辰

           耶穌2017年2月10日

 

 

 

【祠堂裏的家風與(yu) 鄉(xiang) 愁】

 

祠堂作為(wei) 我國鄉(xiang) 土建築中的禮製性建築,其起源可遠溯至上古的祖先崇拜,曆經周代宗廟、漢代墓祠、唐代家廟、宋代家祠、明清宗祠的發展變化,成為(wei) 獨特的人文景觀、真實的文化符號。

 

根植於(yu) 中國鄉(xiang) 土社會(hui) 的祠堂,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以“敬宗睦族”為(wei) 核心理念,發揮著豐(feng) 富多樣的文化功能。古代的祠堂,既是紀念列祖列宗的紀念館和家族曆史博物館,也是社會(hui) 治安和民事糾紛的調節機構、家族扶危濟困的慈善機構。

 

“崇宗祀祖,敦睦族誼”,這是祠堂作為(wei) 紀念列祖列宗的紀念館和家族曆史博物館承載的重要功能。祠堂,在以血緣為(wei) 坐標的宗族關(guan) 係中,是尊祖敬宗的聯結點,是確立宗族源脈、守護子孫的根本,從(cong) 精神上團聚了宗族。祠堂和族譜一起用以尊祖敬宗,增強血緣聯係,維係著家族製度。透過承載著鄉(xiang) 土文化的祠堂,我們(men) 往往能夠辨識出地方習(xi) 俗、社會(hui) 紐帶、個(ge) 人感情等原生接續的元素。

 

“教訓子孫,各安生理”,這是祠堂作為(wei) 社會(hui) 治安和民事糾紛調節機構發揮的重要作用。明太祖“聖諭六言”有雲(yun)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ang) 裏,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做非為(wei) 。”祠堂作為(wei) 本族的禮儀(yi) 實踐空間,是處理家庭內(nei) 部事務、樹優(you) 立榜、賞勤罰懶、化解糾紛、處理矛盾的地方。祠堂承載著“上奠祖先之靈,下規後嗣之則”的重要功能,是族人的道德法庭。違反族規之人在祠堂接受教育、受到處罰,死不悔改者甚至會(hui) 被驅逐。

 

“互助族裏,扶危濟困”,這是祠堂作為(wei) 家族經濟互助的慈善機構承擔的重要角色。“祠堂者,敬宗也;義(yi) 田者,收族也。”義(yi) 田、族田作為(wei) 公產(chan) ,為(wei) 祠堂提供了獨立的經濟來源。清道光《增城縣誌》記載:“祭田所入,蒸嚐之外,子孫應試者給其斧資,餘(yu) 則販凶饑,恤孤寡。”無論讀書(shu) 應舉(ju) 、還是外出就賈、抑或經營田土,宗族組織往往都是族人奮鬥背後的精神支撐和經濟後盾。

 

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祠堂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不合時宜的落後成分,如規定婦女和兒(er) 童不得入內(nei) 等。但總的來說,隨著祠堂功能的變遷,祠堂以及祠堂文化在現代文明建設中仍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yi) 。在家風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時代洪流中,祠堂文化依然以其獨特的存在演繹著現代文明。

 

就實踐而言,祠堂文化支持良好家風的培育。家有家的記憶,族有族的傳(chuan) 承,祠堂是祭祖的場所,是找尋並發揚華夏先民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質樸品德的場所,是遊子們(men) 回家尋根訪祖和釋放鄉(xiang) 愁的場所。族人在春節、清明、冬至等傳(chuan) 統節日或平日休憩之餘(yu) 來祠堂祭祖,在重溫家訓、祈求和順、傳(chuan) 承良好家風家訓的同時,也在近距離觸摸曆史肌理、感受曆史心跳。人們(men) 的價(jia) 值觀在潛移默化中被這種天然的親(qin) 近感熏陶,時代新風尚由此激蕩並生發,正能量由此凝聚,而激活這些文化基因是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責任。家風,連著民風,連著黨(dang) 風,連著國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家庭就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hui) 和諧的重要基點。

 

在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新形勢下,能否將祠堂變成農(nong) 村基層的文化宣傳(chuan) 陣地,變成傳(chuan) 播知識、傳(chuan) 承文明的場所,這是一個(ge) 值得思考的課題。據媒體(ti) 報道,現今有些地區的祠堂設立了諸如理事會(hui) 、監事會(hui) 、老人會(hui) 等民間管理機構,為(wei) 拓寬文化內(nei) 涵、調解鄰裏糾紛、灌輸新鮮血液、宣傳(chuan) 思想道德和科普知識作出了積極貢獻。有些地區的祠堂變身為(wei) 農(nong) 村文化室、老人之家、農(nong) 家書(shu) 屋等,祠堂文化以其獨特的“以德育人”功能融入並滋養(yang) 著現代文明。

 

小祠堂裏有著大文化,老樹發新芽,祠堂不應是舊物,而是曆史傳(chuan) 統賦予我們(men) 的文化信條。我們(men) 應充分重視祠堂這個(ge) 文化空間,發揮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培育時代道德風尚,讓祠堂成為(wei) 鄉(xiang) 村的文化禮堂,成為(wei) 傳(chuan) 播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的重要陣地。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