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詩詞火起來、活起來、傳(chuan) 下去
受訪者:康震
采訪者:《朝花周刊》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正月十三日丁卯
耶穌2017年2月9日
編者按:“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擲地有聲之語。著眼於(yu)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讓古代經典詩詞成為(wei) “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央視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hui) ”第二季播出正當《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發布之時,確實如杜詩所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檔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在海內(nei) 外受眾(zhong) 中引發了極大關(guan) 注與(yu) 參與(yu) 熱潮,也引發了如何讓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代獲得更好發展的話題。我們(men) 連線大會(hui) 點評嘉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請他從(cong) 題庫設計、流程創新、點評方式等環節,剖析這場普及性、專(zhuan) 業(ye) 性和趣味性並重的“全民參與(yu) 的詩詞文化盛宴”,對於(yu) 推動中國優(you) 秀詩詞文化傳(chuan) 承的意義(yi) 。
中國詩詞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最能展現中國人情感世界、審美世界,最能感受和體(ti) 現時代風雲(yun) 變化的藝術形式。如何將中華優(you) 秀詩詞及與(yu) 之相關(guan) 的文化知識以及蘊藏其中的優(you) 秀價(jia) 值觀念、理想道德,傳(chuan) 遞給社會(hui) 大眾(zhong) ,就成為(wei) 研究古代文學的學者與(yu) 傳(chuan) 媒界共同應當承擔起來的時代使命
“詩詞大會(hui) ”在某種意義(yi) 上恰是實現或正在實現“傳(chuan) 統文化在現代社會(hui) 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men) 今天誦讀古典詩詞,提供給當代人的,就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新體(ti) 認,對中國經驗與(yu) 情感的新感受。我們(men) 要讓古老的詩詞轉化,一定要進入到當代生活,才能發揮文化作用。使之可以操作,可以量化,甚至可以與(yu) 現代娛樂(le) 媒體(ti) 相結合,以銜接古今,探索未來
向大眾(zhong) 普及,把古老詩詞“玩”起來
朝花周刊:大賽組委會(hui) 是如何設計策劃,並建立強化“文化基因”的題庫的?
康震:我在今年中國詩詞大會(hui) 開場的時候,吟誦了一古一今兩(liang) 位詩人的詩句,一古是宋代大詩人蘇東(dong) 坡的“大江東(dong) 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當時說,這句詞道盡了中華民族豐(feng) 厚的文化遺產(chan) ,也充分彰顯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一今是毛澤東(dong) 同誌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當時說,今天我們(men)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電視機前的觀眾(zhong) ,都是今朝的風流人物,我們(men) 也一定能夠以良好的精神麵貌展現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風采。
這個(ge) 開場白表明了我對詩詞大會(hui) 的期待,也正是我們(men) 當初設計詩詞大會(hui) 的初衷與(yu) 指導思想。中國詩詞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最能展現中國人情感世界、審美世界,最能感受和體(ti) 現時代風雲(yun) 變化的藝術形式。因此,如何將中華優(you) 秀詩詞及與(yu) 之相關(guan) 的文化知識以及蘊藏其中的優(you) 秀價(jia) 值觀念、理想道德,傳(chuan) 遞給社會(hui) 大眾(zhong) ,就成為(wei) 研究古代文學的學者們(men) 與(yu) 傳(chuan) 媒界共同應當承擔起來的時代使命。
這個(ge) 工作要做好,必須要解決(jue) 好兩(liang) 個(ge) 問題:第一、中華詩詞畢竟是高雅藝術,如何在電視上與(yu) 大眾(zhong) 分享,要將高雅性與(yu) 趣味性結合起來。第二、既然是詩詞大會(hui) ,就還要有一點競賽性,如何將詩詞的內(nei) 容融入到競賽的規則中。換言之,詩詞的高雅性與(yu) 傳(chuan) 媒的通俗性還有競賽性結合起來,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第一季大賽結束之後,大家經過反複討論,提出一個(ge) 尖銳的問題:怎樣才能把古老的詩詞“玩”起來?可以說,能“玩”起來,才是真正的挑戰。
所以,要把第二季辦成第一季的升級版。編導和專(zhuan) 家們(men) 首先把詩詞題庫做了進一步拓展。入選節目的詩詞,從(cong) 《詩經》到毛澤東(dong) 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涵蓋中國文學史。從(cong) “關(guan) 關(guan) 雎鳩,在河之洲”的詩歌緣起,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再到“雄關(guan) 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cong) 頭越”的革命情懷。節目用這些最熟悉、最打動人心的詩詞,激發觀眾(zhong) 的記憶與(yu) 情懷,帶領大家在“熟悉的陌生題”中,領會(hui) 中華詩詞文化的精髓。
我當時建議,應當在第二季中加入毛澤東(dong) 詩詞,理由有三:一、他是偉(wei) 大的革命家、戰略家,他的詩詞是紅色革命文化的代表,可以很好地引領、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二、他是中國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領袖,他的詩詞表現了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偉(wei) 大曆史進程,是一部偉(wei) 大的當代詩史;三、他是偉(wei) 大的藝術家,是古典詩詞古為(wei) 今用的傑出代表,在用古體(ti) 詩詞展現當代社會(hui) 生活方麵很有代表性。
賽程接地氣,現人人“拚”詩詞盛景
朝花周刊:為(wei) 追求創新和普及,在類似文化知識比賽的形式裏,《中國詩詞大會(hui) 》的流程設計是否有其特殊性?
康震:在比賽規則上也有創新,用充滿不可預知性的一對多、點對麵的多維度PK模式,避免了場上選手互動不足的缺憾。
同時,節目組還全程運用移動端,推動節目多屏傳(chuan) 播,吸引觀眾(zhong) 與(yu) 場上選手同步答題。我們(men) 可以去看看“大會(hui) ”的官微,看全國人民答對了多少。都是即時的,這一個(ge) 個(ge) 數字,就可以說明“大會(hui) ”有多熱,詩詞有多熱。形成了人人說“大會(hui) ”、人人“拚”詩詞的盛況與(yu) “年景”,這就是熱度,這就是普及性,這就是全民性吧!
為(wei) 了增加節目的競賽感,增設了“一對一”對抗的“飛花令”環節。節目借鑒了古人的詩詞之趣,每場比賽增設一個(ge) 關(guan) 鍵字,由場上選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團答題第一名,輪流背誦含有關(guan) 鍵字的詩句,獲勝者直戰擂主。更驚險,更刺激,事實證明,這個(ge) 設置,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收視反響。基於(yu) 這個(ge) 思路,本來上一季有五個(ge) 選手上場,比較拖遝,現在減為(wei) 四個(ge) ,節奏明快了,板塊也突出了,大小循環賽的賽線推進,則加速了。
優(you) 化節目的形式感,舞美設計也隨之全麵升級。3600平方米演播室搭建絢麗(li) 水舞台,波光粼粼中傾(qing) 聽詩意人生。多種超炫大屏幕背景,與(yu) 詩詞內(nei) 涵有機、完美地結合,視覺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百人團答題時大屏幕“萬(wan) 箭齊發”,繼之以帆船或沉或升,營造了緊張的競賽氛圍——如同大片。
也許,這也是第二季受熱捧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接地氣了。
點評真性情,傳(chuan) 遞詩情也傳(chuan) 遞價(jia) 值觀
朝花周刊:作為(wei) “大會(hui) ”的多場專(zhuan) 家嘉賓和學術顧問,您突破書(shu) 本上的敘述,采用激活中國人情感記憶的具有個(ge) 性的感悟式點評,這又是出於(yu) 何種考慮?
康震:在第一季點評時,我比較注重知識性講解。而在第二季,我更注重激情渲染與(yu) 個(ge) 性講解,知識點在現場的感受中,固然很重要,但在一瞬間能把觀眾(zhong) 帶入詩詞的情境中去的,這應該是最重要的,這就需要點評嘉賓用真性情、真感受、真個(ge) 性來帶動觀眾(zhong) ,帶動現場,帶動氛圍。我曾經久久反思這樣一個(ge) 問題:從(cong) 詩詞點評的角度,我們(men) 到底能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什麽(me) ?在我看來就是:要在短暫的現場時刻,震撼人心、激動人心,現場點評與(yu) 寫(xie) 點評文章不一樣,現場點評要求直指人心、直麵人心,用簡潔精練、生動活潑的語言直接命中主題,命中觀眾(zhong) 心中的期待。點評要接地氣,讓大家不但聽得懂,聽得進去,還要能聽得入神——不僅(jin) 講出知識點一二三四,還要講出蘊含詩詞中的價(jia) 值觀,要用自己全部的熱情,點燃一首詩詞的意境,點燃蘊藏在詩詞中的生命體(ti) 驗。
點評詩詞,如果自己不感動,那又怎麽(me) 感動觀眾(zhong) ?我希望自己能夠將詩詞的生命、詩詞的靈性、詩詞的感動表達出來,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我希望自己能夠將那些詩人的個(ge) 性、理想、期待與(yu) 魅力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我也希望在現場點評的時候,能夠將自己真實的性情與(yu) 詩詞的性情完整地展現在觀眾(zhong) 麵前。
可以這麽(me) 說,我在講詩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詩裏。更多體(ti) 驗,而不是更多闡釋。對於(yu) 詩詞的美妙,更多地從(cong) 人生和情感方麵,從(cong) 其美在何處、妙在何處、令人讚歎在何處切入,引導觀眾(zhong) 感同身受去體(ti) 會(hui) 詩詞中的溫暖和情意。
中國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幾千年都沒有變。時代在變,生活在變,而文化的“情感”永遠不變。那就是我們(men) 的文化血液,中國詩詞的文化內(nei) 涵與(yu) 藝術形式具有持久的穩定性,持久的傳(chuan) 承性、創新性。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傳(chuan) 統,就是我們(men) 的文化血統。
提供新體(ti) 認,讓古老詩詞進入當代生活
朝花周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日前正式公布。“中國詩詞大會(hui) ”作為(wei) 綜藝節目,該如何進一步“做好傳(chuan) 統文化在現代社會(hui) 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工作?
康震:第二季詩詞大會(hui) 在今年的大年初二,1月29日開始首播。《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是在“大會(hui) ”播出期中發布,確實如杜詩所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意見》裏對其背景、意義(yi) 有具體(ti) 的闡發,《意見》使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有了抓手,尤其是其中的關(guan) 鍵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我覺得我們(men) 現在做的“詩詞大會(hui) ”,在某種意義(yi) 上恰是實現或正在實現“傳(chuan) 統文化在現代社會(hui) 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我看來,我們(men) 今天誦讀古典詩詞,提供給當代人的,就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新體(ti) 認,對中國經驗與(yu) 情感的新感受。
我們(men) 所選的詩詞,有表現人情之美的,有表現日常生活之美的;有表現鄉(xiang) 愁的,有送別詩,有贈答詩,有友誼,有愛情,有愛國、忠誠與(yu) 孝道等等,具有中國人豐(feng) 富的精神生活的展示……這其中包含的很多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念,依然在今天發揮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曆史傳(chuan) 承,但在形式和內(nei) 容上,卻並不拒絕當代轉化。
比如說孟郊的《遊子吟》,那是對母愛的歌頌,可千古同唱。但同為(wei) 父母心,內(nei) 涵在,在今天的表現卻不一定要“縫衣”,可以打電話,可以發視頻,可以要求兒(er) 女“經常回家看看”,“發個(ge) 短信啊”,“發個(ge) 微信啊”……
再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這樣的話,在古代有效,在今天無效,因為(wei) 交通發達了,離家回家,都變得很容易了——對這樣傳(chuan) 統的思想觀念,確實應該積極地去理解與(yu) 發展。
在“中國詩詞大會(hui) ”上,我們(men) 結合了當代特點,尤其是采用了青年人喜聞樂(le) 見的方法,目的就是讓古老的詩詞轉化,一定要進入到當代生活,這才能發揮文化作用。使之可以操作,可以量化,甚至可以與(yu) 現代娛樂(le) 的媒體(ti) 相結合,以銜接古今,探索未來。
“中國詩詞大會(hui) ”火了,這也說明了人民大眾(zhong) 對優(you) 秀文化是如此渴望,我們(men) 有廣大的詩詞愛好者,有詩詞最好的群眾(zhong) 文化基礎,這也終究是讓人興(xing) 奮的!我們(men) 也衷心期待著,每年春節,“中國詩詞大會(hui) ”都能夠出現在熒屏上,成為(wei) 全國人民共享的新年俗和文化盛宴。
【嘉賓介紹】康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cong) 事中國古代詩詞、散文與(yu) 文化研究。2005年至今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係列》等專(zhuan) 題講座百餘(yu) 集。多次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hui) ”、“漢字聽寫(xie) 大會(hui) ”等欄目擔任專(zhuan) 家評委。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