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文化才是自信的文化:張西平教授訪談錄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7-01-25 23:04:13
標簽:

包容的文化才是自信的文化:張西平教授訪談錄

作者:四海孔子書(shu) 院

來源:“四海孔子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臘月廿七日辛亥

          耶穌2017年1月24日

 

 

 

四海孔子書(shu) 院編者按:2016年是四海孔子書(shu) 院成立十周年。十年來書(shu) 院建設漸有體(ti) 係,無論是課程構建、師資培養(yang) ,還是國家課題的承接、體(ti) 製內(nei) 外融合的實驗,以及兩(liang) 岸交流、國際傳(chuan) 播都有積極探索。近日四海鼇山研究院及鼇山文教園區的規劃又為(wei) 未來的十年打下了基礎。回望近20年 來四海的讀經推廣和教學實踐,幸獲眾(zhong) 多海內(nei) 外師友的參與(yu) 和支持,為(wei) 此四海傳(chuan) 播中心對20年來各界幫助過我們(men) 的師長進行了訪談。近日將陸續刊發張祥龍教授、卓新平教授、田辰山教授、方朝暉教授等學者的專(zhuan) 訪。以下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西平教授的訪談錄。

  

(一)破除對西方的文化迷信是建立文化自信的第一步

 

四海傳(chuan) 播:張教授您好,很榮幸能能接受我們(men) 的采訪。您近年來主要關(guan) 注中外文化交流,在這方麵做了很多工作。最近黨(dang) 中央提出“文化自信”的口號,我們(men) 想就這個(ge) 問題請您談談看法。

 

張西平教授:現在大陸興(xing) 起的書(shu) 院教育,傳(chuan) 播繼承中國文化,我覺得非常好。破除對西方的迷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麵。我也做有關(guan) 曆史學方麵的研究,西方有一位曆史學家馬丁·貝爾納寫(xie) 了一本很重要的書(shu) 《黑色雅典娜》,質疑了我們(men) 大家認可的、雅思貝爾斯提出的文明軸心的理論。我們(men) 很多人都讚同這個(ge) 軸心時代理論,認為(wei) 希臘文明和其他四大文明一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yi) 。但是,現代的曆史研究者證明,希臘文化之根在於(yu) 亞(ya) 述文化,所處區域也就是現在的敘利亞(ya) 。《黑色雅典娜》這本書(shu) ,所描述的迪奧布斯悲劇裏麵,有很多是敘利亞(ya) 文。這實際上就說明,東(dong) 方是西方的根,從(cong) 地理上講,西方文明誕生於(yu) 東(dong) 方。後來希臘文化發展成熟,就有一個(ge) 去亞(ya) 述文化的過程。對此,我們(men) 過去實際上並不知曉。而現在的中國做亞(ya) 述文化曆史研究的學者,乃至於(yu) 西方學者,都說的很清楚,認為(wei) 東(dong) 方文化是西方文華之根。

 

對此我認為(wei) ,近代以來,尤其是19世紀西方強大以後,缺乏認識和有偏見的西方學者編造了一個(ge) 西方的神話。而實際上,西方文化的發展是在與(yu) 東(dong) 方文化的互動中,特別是和亞(ya) 洲文化的互動中,不斷地成熟起來的,形成了文明發展的第一階段。而第二階段就是文藝複興(xing) 。說到文藝複興(xing) ,我們(men) 認為(wei) 很重要,但是實際上學的是伊斯蘭(lan) 文化。我們(men) 知道,阿拉伯帝國有一個(ge) 百年譯經運動,把古希臘經典翻譯成阿拉伯文。到了中世紀,西方古典文化其實都找不到了,伊斯蘭(lan) 文明不但回憶了希臘文獻,在學習(xi) 希臘文化過程中也做了新的發展,尤其是在科學上。所以,文藝複興(xing) 其實是對阿拉伯伊斯蘭(lan) 文化的學習(xi) 。還有一個(ge) 第三階段,就是啟蒙運動時期。杜維明先生之前在北大開會(hui) 談到啟蒙運動受東(dong) 方文化的影響就很明顯了。我們(men) 現在進行曆史研究,發現在啟蒙運動時期,我們(men) 的許多經典都翻譯成了拉丁文。比如我們(men) 的“六經”全被翻譯成拉丁文。“四書(shu) ”除了《孟子》意外,像《論語》、《大學》、《中庸》也都翻譯成了拉丁文。這些書(shu) ,在伏爾泰、孟德斯鳩、萊布尼茲(zi) 等人的案頭應該都有。據說萊布尼茲(zi) 的書(shu) 房就叫“孔廟”,萊布尼茲(zi) 發表文章叫“孔廟大組織”,現在的中國人聽了覺得這不可能,但這就是事實。

 

從(cong) 這裏我們(men) 就可以看出,啟蒙運動也是受中國文化非常大的影響的。能夠受這個(ge) 影響一方麵也是源於(yu) 歐洲自身的原因,也就是歐洲要走出中世紀神學束縛,就需要借助於(yu) 外部的力量,就像我們(men) 的五四時期也是借助於(yu) 西方文化一樣。這樣,他們(men) 就找到一個(ge) 沒有宗教信仰,又能得到人生價(jia) 值支撐的,沒有上帝人們(men) 也能過得很好的文明。人們(men) 穿著絲(si) 綢衣服,出門坐轎子,喝著武夷茶。伏爾泰對此就覺得西方人在撒謊,他認為(wei) 世界都是基督的後代肯定是不對的,東(dong) 方人就不信基督。還有一個(ge) 影響就是,我們(men) 的編年史翻譯到了西方,發現基督誕生於(yu) 中國東(dong) 漢平帝元始年間,發現中國曆史之前還有很長時間。他們(men) 認為(wei) ,按照聖經的說法全世界都是諾亞(ya) 方舟的後代,但是到中國這裏對不上了。如果中國的編年史是自然的編年史是正確的,那麽(me) ,歐洲的宗教編年史就是錯誤的。那麽(me) ,這對西方就是顛覆性的,整個(ge) 曆史觀被顛倒了。

 

所以說,中國對西方的啟蒙運動是很大的,從(cong) 希臘文明到文藝複興(xing) 再到啟蒙運動,歐洲人在其文明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受到東(dong) 方文化的撫育、影響。特別是文藝複興(xing) 啟蒙運動受到影響更大,因為(wei) 近代文明誕生於(yu) 此時。這也說明一個(ge) 情況,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並不是與(yu) 現代生活相違背的。上帝死後人怎麽(me) 活的,西方人對此非常的焦慮,在中國則早已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說,中國文化是一個(ge) 少年老成的文化,如王國維說的,殷周之變,舊文化滅,新文化成。在殷時代是先鬼後人,到牧野之戰之後,已不再是天不作周王而是人不做周王。所以,周文王上台之後就開始敬德保民,開始從(cong) 宗教的外在崇拜向人的內(nei) 部尋找。從(cong) 周文王到孔子的理論發展,其實是一個(ge) 淡化外在超脫崇拜並過渡到內(nei) 在的人是怎麽(me) 去活著的一個(ge) 過程。那麽(me) ,中國文明因此而更加偉(wei) 大,在歐洲啟蒙運動時期,人們(men) 發現在沒有上帝造人之前,人是存在並且有尊嚴(yan) 有道德地活著的。所以我覺得,我們(men) 的曆史文化很重要,文化自信的第一條就是破除百年來對西方文化的迷信。

 

(二)文化自信需要包容

 

四海傳(chuan) 播:除了破除西方的迷信,您認為(wei) 建立文化自信還需要哪方麵的努力。

 

張西平教授:我們(men) 並不是認為(wei) 西方文化一無是處,近代以來,他們(men) 的確在文化上幫助了我們(men) 。所以,我不太同意有些原教旨主義(yi) 儒學學者。誠然,五四以來我們(men) 有許多極端的拋棄傳(chuan) 統的做法,但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的文化也得到了更新,肌體(ti) 更加的健壯,就像西方學習(xi) 我們(men) 的文化走出歐洲中世紀一樣。我們(men) 在學習(xi) 西方文化的過程中,自己的文化也得到了梳理。所以,我們(men) 的近代形成的文化,按照馮(feng) 天瑜先生說的,是以中國文化為(wei) 本體(ti) 的不中不西之混合文化。我比較同意馮(feng) 先生這個(ge) 說法,中國文化已然不再是兩(liang) 漢時期的文化,亦不再是宋明理學的文化。但是中國文化沒有丟(diu) ,文化的基本精神價(jia) 值還在,隻是融入了新的元素。我們(men) 必須承認百年來,我們(men) 對西學的吸收,實際上是健壯了我們(men) 的肌體(ti) ,隻是走的偏激了一些而已。按我說這是西、馬、儒的融合,就可以作為(wei) 國家課題了。這個(ge) 研究在過去是很難的,西馬儒怎麽(me) 能融合呢?現在可以了,說明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有比較大的胸懷,能完全包容馬克思主義(yi) 的西學和西方其他的哲學思想,可以坐下來共同的討論和想辦法融合了。

 

這是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一個(ge) 非常大的進步,我認為(wei) 現在中國處在一個(ge)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李鴻章說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是國家之危局,但是,現代中國,我們(men) 的文化變革應該是新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也就是說,從(cong) 兩(liang) 漢經學,到宋明理學,我初步統計,從(cong) 東(dong) 漢明帝夢佛人入漢,到禪宗立派,六百年,中國文化已經把佛教吃到肚裏了,佛教完全變成自己的一個(ge) 宗教派別,跟華嚴(yan) 宗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玄奘也很辛苦,其重要成果唯識宗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唯識宗接近於(yu) 邏輯學,中國接受的並不多,最後變成禪宗。不但變成了禪宗,而且出現了二程、張載,六七百年,中國完全消化了佛教產(chan) 生了新的哲學思想,比如宋明理學。從(cong) 周易哲學,孔子雖然做易傳(chuan) ,但也沒有涉及世界本體(ti) 論。所以我認為(wei) ,佛教傳(chuan) 入中國,宋明理學回答了佛教的問題,我從(cong) 哪裏來,世界本源與(yu) 構成。所以你看在張載那裏就很明顯。

 

我認為(wei) ,從(cong) 晚明開始,我們(men) 第一次受到西學的衝(chong) 擊,晚明到清中期,中西方基本上還是一個(ge) 和平的交往,文明互漸。到清後期我們(men) 逐漸積貧積弱,國家敗落,開始西學東(dong) 漸,反思自我,到新中國我們(men) 又完全選邊站,拒絕直接和西學交流,又到現在改革開放學習(xi) 西方。也就是說,我們(men) 學習(xi) 西方,跌宕起伏經曆了四百年。現在,一個(ge) 重建文化自信的時刻到了。現在的文人已經沒有五四時期的焦慮感,你看五四時期,錢玄同、魯迅、胡適,要把古書(shu) 燒了,把漢字廢除了,全用拉丁文。我們(men) 說這些學者並不是不愛中國,他們(men) 就是太愛中國了,愛之深切,希望立即有一個(ge) 扭轉變化。因此,包括魯迅在內(nei) 的五四學者充滿著愛國之心同時又攜帶焦慮之感,這種焦慮當時沒法解決(jue) 。到了現在,我們(men) 的經濟實力與(yu) 美國接近的時候,我們(men) 就可以用一個(ge) 很從(cong) 容的心態麵對西方的文化,沒有任何偏見,我們(men) 可以繼續做古典學,把柏拉圖經典翻譯過來,也可以研究馬哲,研究怎麽(me) 去消化它們(men) 。所以我認為(wei) 一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到來了,預示著二程、朱熹將出。

 

從(cong) 東(dong) 漢以來,我們(men) 中國文化幾千年發展到現在,就是兩(liang) 大文明在碰撞,一個(ge) 是中國文化與(yu) 佛教的碰撞,第二個(ge) 就是四百年來是中國文化與(yu) 西方文化的碰撞。我們(men) 正在麵對第二個(ge) 碰撞,現在到了我們(men) 必須吸收它,消化它,重新建立我們(men) 的新的哲學的時代了。可能我們(men) 這一代人還做不到,我們(men) 的學養(yang) 和知識還不夠,文化的複興(xing) 還很漫長,雖然對西學的吸收在進行,但還沒有真正融合起來。而且現在學術界的分裂也很明顯,做西學的學者好好讀西方經典的很少,讀了之後好好的摸清希臘時期以來文化脈絡的也很少,更不用說把馬列融進來。我認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也是可以消化的嘛,毛主席說對馬克思主義(yi) 要消化它。整體(ti) 上講,我還是認為(wei) 中國文化的複興(xing) 時代已經到來,要出二程張載朱熹的時代已經到來。

 

(三)文化複興(xing) 是一個(ge) 比較長的過程

 

四海傳(chuan) 播:既然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複興(xing) ,您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有什麽(me) 看法。

 

張西平教授:四海孔子書(shu) 院做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的基礎研究,就如鋪路石一樣,因為(wei) 文化的複興(xing) 還需要時間,需要學者們(men) 有一個(ge) 從(cong) 容的文化心態。所以,現在我們(men) 需要保持一個(ge) 文明互漸的態度,儒學的複興(xing) 不是拒絕外來文化,而是把外來文化消化掉,吃到自己的肚子裏消化成自己的東(dong) 西,與(yu) 中國文化融合形成新的儒學。朱熹的偉(wei) 大,二程的偉(wei) 大,就是徹底與(yu) 佛教對話,吃掉並消化了佛教,現在我們(men) 也完全有這個(ge) 力量把基督教等西方文化吃掉。反而現在西方人很焦慮,我是做西學出身的,我發現他們(men) 遇到問題就比較難解決(jue) ,他們(men) 的文化底色帶有基督教信仰的元素,啟蒙運動遇到的問題至今還未解決(jue) 。上帝已死,而今天的科學時代的生活又離不開基督教的影子,造成他們(men) 內(nei) 心的折磨比我們(men) 還大。所以,你不要認為(wei) 西馬儒不統一造成我們(men) 很痛苦,我們(men) 還是知道我們(men) 生活的價(jia) 值,我們(men) 的道德倫(lun) 理,生命意義(yi) ,這是儒家已經給了我們(men) 的,以至於(yu) 除了政治上,我們(men) 並沒有太大的痛苦。而西方人就很難受了,他們(men) 小時候受洗,到了長大又思考要不要退出基督教,有的是偷偷地退出基督教。而他們(men) 在家,又需要跟父母一起做禮拜,但是父母並不知道他們(men) 已經不再是基督徒。但是他們(men) 的感恩之心還在,可以沒有宗教信仰與(yu) 父母生活在一起。

 

在德國巴頓克瑞斯那,是馬克思結婚的地方,馬克思私奔結婚的地方竟然是在教堂裏。其實馬克思並非向他們(men) 說的對宗教問題很有看法,他在生活中也是尊重宗教的,所以他跟燕妮也不排斥在教堂裏結婚。到了現在,從(cong) 我的生活觀察中,發現年輕人雖然不拒絕進教堂,但基本上不再信教。而人到老年又發現沒有了歸宿。因為(wei) 基督教管三件事,生、死、信。生,要進行受洗,結婚要到教堂,死了得有人誦經。如果死了沒有神父來為(wei) 他念經這是一件很異常的事情,所以念經也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他們(men) 到老年會(hui) 再回到教會(hui) 。可以看出,他們(men) 所遇到的困難,精神上受到的折磨,比我們(men) 要大。

 

我接觸過許多法國的漢學家,發現法國的無神論傳(chuan) 統很有市場,很多科學家都是無神論者。所以,我個(ge) 人來說,中國文化,沒有死亡。它的特點還很清晰,非建製性的,非宗教性的,倫(lun) 理性的,導致它從(cong) 政治上不能被摧毀。因此,中國人近百年來在學習(xi) 西學的過程中形成的心理折磨與(yu) 痛苦,在中國文化這裏被化解。譬如,我們(men) 在家裏要尊敬父母,接續孝道,發揚孟子仁者親(qin) 親(qin) 的倫(lun) 理。

 

孟子罵墨子的理論使人成為(wei) 禽獸(shou) ,泛愛眾(zhong) ,在孟子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仁者親(qin) 親(qin) ,對於(yu) 我們(men) 中國人來說這是常理嘛。先愛誰呀,先愛父母,再愛親(qin) 戚,再愛老師,再愛老鄉(xiang) ,再愛中國人,再愛全世界。這種等差之愛,塑造了我們(men) 的文化心理,以血緣為(wei) 基礎的等差之愛符合人類基本的認知感情。所以,你上來就讓我愛全世界的人,那就不太可能。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中國文化還是活著的,雖然經過五四、文革百年洗禮、破壞,中國文化沒有被滅。

 

在這個(ge) 三千年從(cong) 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就需要學者從(cong) 學理到實踐層麵,為(wei) 中國文化的複興(xing) 做鋪路石,而四海孔子書(shu) 院正是這樣的一個(ge) 鋪路石。我們(men) 需要在學理和實踐上,探討我們(men) 的實際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建。僅(jin) 有理論重建,沒有實踐重建,也是靠不住的。所以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我充分肯定四海孔子書(shu) 院十年來的實踐活動的偉(wei) 大意義(yi) 。但是我覺得還不要過於(yu) 樂(le) 觀,恐怕還需要一個(ge) 比較長的過程。這就是我對文化自信和文明互漸的看法。

 

(四)要以大曆史觀來看中國

 

四海傳(chuan) 播:張老師,您怎麽(me) 看待近些年社會(hui) 上興(xing) 起的傳(chuan) 統文化熱潮。

張西平教授:我對一些書(shu) 院在複興(xing) 活動中的某些做法還是不是很認同,我們(men) 怎麽(me) 把現代化的生活揉進傳(chuan) 統,而又能保持傳(chuan) 統。我覺得這是精神價(jia) 值方麵的東(dong) 西,而不是穿漢服、學射箭這一類物質層麵的東(dong) 西,我們(men) 總不能還要讓孩子學習(xi) 孔子時代的駕騎、六藝吧,我覺得不是很現實。

 

但四海孔子書(shu) 院給我一個(ge) 新的看法。我參加你們(men) 的學術討論會(hui) ,發現會(hui) 上有德國學者,讓我感覺你們(men) 具有現代的開放精神。什麽(me) 叫現代社會(hui) ,現代社會(hui) 第一塊基石就是兩(liang) 個(ge) 字,寬容。什麽(me) 叫寬容?伏爾泰說過,我雖然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但是現在,我們(men) 很多人還很狹隘,盲目排外。比如過聖誕節,說聖誕節不是中國人的節日,把它從(cong) 中國消滅掉。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yi) ,這是不對的。

 

儒學的複興(xing) 需要有兩(liang) 條腿。一條是承古拓新。我們(men) 要從(cong) 古代文化中提取現代性的價(jia) 值,從(cong) 學術上,從(cong) 實踐上,保證傳(chuan) 統能在現代社會(hui) 中活下來。第二條就是寬容開放。以開放的態度,學習(xi) 其他文化。習(xi) 主席的許多治國理念都是從(cong) 儒學這裏來的。文明互漸說到底就是和而不同嘛。所以,我認可四海孔子書(shu) 院,通過參加書(shu) 院的活動,觀察書(shu) 院,我認可書(shu) 院的理念和發展方向。

 

古人說,有容乃大,要寬容和包容其他文化。我們(men) 要跟基督教對話,這有什麽(me) 不好的呢。我們(men) 中國人現在經濟實力上來了,我們(men) 難道還要有晚晴的那種狹隘、激憤、焦慮嗎?不應該再有了。我們(men) 綜合國力世界第二了,生活好起來了,雖然國內(nei) 矛盾重重,又是霧霾,但是你到世界,到中國周圍看看,我們(men) 現在好得很,不走出國門是感受不到的。西方也經曆過環境問題、腐敗、墮落、黑暗,最後都有一個(ge) 改善的過程。

 

所以我們(men) 必須在一個(ge) 大的曆史觀看中國,我講課的時候就這樣講中國,用狄更斯的話說,這裏是春天,這裏是冬天。這就是中國,有光明,有黑暗,有腐敗,有墮落。徐才厚、郭伯雄、周永康等,這是我們(men) 肌體(ti) 上的毒瘤,這很正常,這正是我們(men) 中國轉型過程中,正常的發展。如果你要了解歐洲的發展曆程,你會(hui) 發現跟我們(men) 一樣。我剛從(cong) 歐洲回來,我在哥倫(lun) 比亞(ya)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你看西班牙人在征服世界過程中,血跡斑斑啊。他們(men) 對瑪雅文化,對印第安文化的摧殘是極其殘酷的。因此我說,中國的崛起是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文明的崛起。當然,也帶著血,也帶著墮落,也帶著黑暗。但是你要從(cong) 世界史的角度比較的時候,我們(men) 是文明的,我們(men) 沒有侵占別人一畝(mu) 土地,沒有大規模的屠殺。雖然我們(men) 認為(wei) 哥倫(lun) 布是個(ge) 英雄,西方人紀念哥倫(lun) 布,而印第安人認為(wei) 他是大惡霸。如果你從(cong) 世界文明史的角度來觀察,西方從(cong) 封建社會(hui) 走向工業(ye) 化文明的經曆,相比較中國現在的墮落、黑暗,你會(hui) 發現,中國是最少的,我們(men) 的現代化所走的彎路也是最少的。所以我們(men) 要理解這個(ge) 國家在成長過程中的不足,不能像右派那樣,要推翻共產(chan) 黨(dang) ,讓國家劇變,走西方道路。這是非常幼稚的。

 

從(cong) 世界文明史的視角來看,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wei) 偉(wei) 大的奇跡。我們(men) 隻用了三十年時間,就讓兩(liang) 三億(yi) 人脫貧。一九九六年我才六百塊錢的工資,到現在是三萬(wan) 多。這說明我們(men) 的生活條件在提升啊。我們(men) 要感謝這個(ge) 國家,這個(ge) 製度,盡管這個(ge) 製度問題非常多,但是它是成長中的。所以,我們(men) 在發揚儒學,在向外國人講的時候,必須要回答我們(men) 當代生活的合法性問題。我們(men) 當代人沒有在一個(ge) 暴君下生活。我們(men) 的國家製度還不是很成熟,也在完善,我們(men) 和他們(men) 比起來,我們(men) 是很偉(wei) 大的。現在我見到西班牙人我就會(hui) 說,你們(men) 的祖上罪惡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談到我們(men) 這個(ge) 現代生活合法性問題,我覺得習(xi) 主席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講話非常好,一定要把兩(liang) 個(ge) 中國變成一個(ge) 中國。自西方的漢學界看來,中國現在是兩(liang) 個(ge) 中國,一個(ge) 是文明的古代中國,燦爛輝煌,但已經死去,記憶停留在博物館裏。另一個(ge) 是財富發展無限的中國,但是很邪惡。這是西方文對中國的基本看法。那麽(me) ,我們(men) 就要說明我們(men) 是一個(ge) 中國。但這個(ge) 問題一直沒有解決(jue) ,在今天習(xi) 主席提出來一個(ge) 中國,我覺得這是非常高明的。這就是在儒學大會(hui) 上的講話,簡述了我們(men) 現代社會(hui) 生活來源於(yu) 我們(men) 的古代文明。習(xi) 主席又提出了六個(ge) 中國的概念,曆史的中國,文明的中國,苦難的中國,新中國,改革的中國,發展的中國。並把西方說的兩(liang) 個(ge) 中國歸結為(wei) 一個(ge) 中國,也就是說,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是有合法性的,中國之所以是現在這樣,是從(cong) 曆史上一步一步變成的,她是有著曆史合法性、道統法統合法性、道德與(yu) 文化合法性的國家。所以,你會(hui) 發現,我是一個(ge) 為(wei) 中國製度辯護的人。

 

因為(wei) 你要說清楚你的生活呀,用簡單的話說,你是怎麽(me) 變成這樣子的。中國的每一段曆史都有其曆史必然性和合法性,而不是突然冒出來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突然冒出來一個(ge) 製度。說實話,今天的共產(chan) 黨(dang) 已經不是列寧主義(yi) 的共產(chan) 黨(dang) 了,不再是革命的共產(chan) 黨(dang) 了,馬克思主義(yi) 很大程度上已經在經過毛澤東(dong) 思想轉化之後中國化了。再加上習(xi) 主席在聯合國科教文組上的講話,我們(men) 可以看到,西馬儒雖然還沒有融合好,但我個(ge) 人認為(wei) 是有這個(ge) 趨勢的。中國必須要是一個(ge) 中國,那麽(me) ,四海孔子書(shu) 院的價(jia) 值就體(ti) 現出來了,它讓外國人看到當下的中國和曆史的中國是一個(ge) 完整的中國。他們(men) 會(hui) 發現,中國有這麽(me) 一些人在生活著,繼承而不是反對孔子,很從(cong) 容地與(yu) 外國人進行交流,帶著文化自信交流。我們(men) 當下的生活是在曆史文化中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men) 的曆史文化是我們(men) 今天生活的來源。

 

(五)四海孔子書(shu) 院要走向四海

 

四海傳(chuan) 播:最後,想請您對四海孔子書(shu) 院的未來的發展提一些建議。

張西平教授:從(cong) 文化自信的角度來說,四海孔子書(shu) 院將來一定要走向四海。還需要把儒家文化與(yu) 現代生活有機結合,讓它發揮生命力。把當代中國與(yu) 曆史上的中國當成一個(ge) 中國。近代的中國百年西化運動帶來的西學,也要把它消化進來,而不是盲目的否定五四否定新文化運動。

 

現在回想,五四時期的人們(men) 也很不容易。魯迅個(ge) 人生活是很痛苦的。他與(yu) 許廣平同居,而朱安就在家裏照顧他母親(qin) 。他是很掙紮的,他不敢與(yu) 朱安離婚,這對朱安是致命打擊,而他又是新文化的倡導者,反對納妾的。但是在朱安和魯迅母親(qin) 看來,許廣平就是妾啊。也就是說,那個(ge) 時代的文化人的精神壓力乃至於(yu) 精神焦慮要比我們(men) 大得多。所以,我們(men) 應該理解五四以來的學者,理解魯迅、胡適之、錢玄同、陳獨秀、瞿秋白等新文化運動的健將,理解百年來在學習(xi) 西學的過程中所走過的彎路。而不是全部把他們(men) 否定了,重新分燒餅。他們(men) 仍然是我們(men) 的前賢,我們(men) 幹嘛那麽(me) 小氣,那麽(me) 偏執呢。儒家的偉(wei) 大之處正在於(yu) 和而不同,其千年不死就在於(yu) 能夠消融合各種文化。伊斯蘭(lan) 教來到中國之後的譯經運動,就試著儒家化。所以,儒家並不是一神論的信仰,具有偉(wei) 大的包容精神。如果儒家拋棄和而不同,走西方宗教化的道路,早死了。要麽(me) 死於(yu) 政治原因,要麽(me) 死於(yu) 教派衝(chong) 突。中國沒有西方那種大規模的宗教衝(chong) 突,原因也在於(yu) 此。儒學的偉(wei) 大還在於(yu) 它是世俗文化,複興(xing) 儒學,就要牢記這一點。

 

和而不同其實就是現代精神。而世界上其他文化幾乎都是先經過宗教文化,然後發展到現代文化,實際上還有一些宗教整體(ti) 上還沒有走出宗教化發展為(wei) 現代化、世俗化的文化。而中國文化從(cong) 周公到孔子完成了從(cong) 天到人的轉變,從(cong) 宗教文化到世俗文化的轉變,敬鬼神而遠之,未知生焉知死,儒家對鬼神是存而不論。當然這也暴露了儒家的不足之處,就是他對本體(ti) ,對來源性問題存而不論。但儒家關(guan) 心了人類生活的最主要部分,就是當下的生活,這是儒學留給我們(men) 的偉(wei) 大的遺產(chan) ,也是中國文化幾千年領先於(yu) 世界的原因所在。歐洲的宗教世俗化一直到文藝複興(xing) 時期的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比我們(men) 晚了兩(liang) 千年,而伊斯蘭(lan) 教至今還未完成,即便是有一個(ge) 土耳其,其世俗化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所以我們(men) 要把和而不同進行現代化的表述。我之所以願意跟四海孔子書(shu) 院交往,我是覺得你們(men) 跟別的書(shu) 院不同,無論從(cong) 教育探索還是在基本精神。所以我希望四海孔子書(shu) 院以現代化的生活,真正去完成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培養(yang) 出未來的二程、朱熹、張載,祝賀你們(men) !



作者介紹:張西平,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亞(ya) 非學院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中文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漢語教育史國際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中外關(guan) 係史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宗教學會(hui) 和中國比較文學學會(hui) 理事,《國際漢學》主編,《國外漢語教學動態與(yu) 研究》主編,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zhuan) 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