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高海波著《慎獨與誠意: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出版暨簡介、目錄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17-01-03 22:17:59
標簽:
高海波

作者簡介:高海波,男,江蘇連雲(yun) 港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哲學係副教授。著有《慎獨與(yu) 誠意: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等。

高海波著《慎獨與(yu) 誠意: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出版暨簡介、目錄

 


  


書(shu) 名:《慎獨與(yu) 誠意: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

作者:高海波

出版社:生活·讀書(shu) ·新知三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內(nei) 容簡介及編輯推薦】

 

《慎獨與(yu) 誠意: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的突出特點是全麵和深入,使劉宗周哲學思想的每一個(ge) 問題都比現有的研究更為(wei) 深入,辨析更為(wei) 精細,把握更為(wei) 全麵,體(ti) 現出作者很強的創造性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蕺山學的思想史背景、生平簡介及學思曆程、理氣說等內(nei) 容。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an) 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ti) 胖(pán),故君子必誠其意。

 

曾子說:“所有的眼睛都在看著你,所有的手都在指著你,多麽(me) 地嚴(yan) 峻啊!”財富可使房舍華麗(li) ,道德能令身心莊嚴(yan) ,心胸廣闊,則體(ti) 態祥和,所以君子一定要真誠自己的意念。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an) 乎!”是作者引用曾子的話,那麽(me) 《大學》的作者就並非曾子本人了,這是判定《大學》作者很重要的一處線索。心廣體(ti) 胖,指心胸寬闊,安泰寬舒。

 

“誠意”首先是要能做到“慎獨”。為(wei) 什麽(me) 要慎獨?子思分三個(ge) 層次講清楚這個(ge) 道理。

 

其一,獨處的時候還用得著自欺欺人嗎?這正是愛我所愛、隨順真心真性的時候。

 

第二,獨處的時候,恰恰也是君子和小人涇渭分明的時候。因為(wei) “小人閑居為(wei) 不善”,所有的毛病習(xi) 氣都曝露了,他自己還以為(wei) 可以不被人發現呢。

 

第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是君子獨處時的存心。十不是實數,而是代表多。獨處時的“不善”何嚐能欺騙人呢?“誠於(yu) 中,形於(yu) 外”,“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所以君子恰恰要在較可能放逸時,觀心正行,使明德大放光明。

 

從(cong) 這三個(ge) 方麵深入去理解“誠意”,才能明白子思用《大學》一文點明“修行次第”的指引作用。怎樣誠意?就是要象獨處時那樣完全真誠,不欺騙,而且在獨處的時候也依然能保持善心、立身正道,就像被所有人看著、被所有人指著一樣,使罪惡的意欲無所遁逃!所以慎獨的功夫其實就是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躬身反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君子與(yu) 小人的區別隻是在錯誤麵前是自我欺騙,還是正視它、改正它而已。

 

《論語》解釋“為(wei) 政以德”,用了一句《詩經·魯頌·駉(jiōng)》裏的話:“思無邪。”誠意其實就是“思無邪”,是純善德性的自然流露。所以,“慎獨”是“誠意”的一條重要考核標準,在人前人後表現出誠意,未必是真誠意,隻有獨處燕然,而心仍無雜念邪思的誠意,才是真誠意。陸九淵說得好:“繼續之不善,防閑之不嚴(yan) ,昏氣惡習(xi) ,乘懈而熾,喪(sang) 其本心。”人之所以修行不得力,不是缺少一念誠善、惻隱,而是不能將誠善、惻隱之心擴而充之,持而久之,尤其是會(hui) 當獨處時,便懈怠放逸,前功盡棄。“慎獨”便是要在誠善、仁愛的根本上持續不斷地澆灌養(yang) 護。

 

“富潤屋,德潤身”是“誠於(yu) 中,形於(yu) 外”另一種表達。潤,既指安泰平和的生活態度,又指君子溫潤如玉的操守:那麽(me) 地謙虛含蓄,彬彬有禮。這是由他的道德修養(yang) 而散發出來的氣質,裝不出來。所以古人修學儒家思想,有一種“潤”的修行方法,讓自己時刻保持“溫潤”的心行,待人接物皆以平和直處,久而久之,明德的氣象便長養(yang) 光大。在《論語·學而》中,子貢評價(jia) 孔子有“溫、良、恭、儉(jian) 、讓”之德,《論語·述而》說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兩(liang) 處“溫”字,都指溫潤、平和,舉(ju) 重若輕,榮辱不驚。所以,“溫”也是相由心生的有力證明,道德君子總是法相莊嚴(yan) 的,大家都願意親(qin) 近。

 

【作者簡介】

 

高海波,1976年生於(yu) 江蘇連雲(yun) 港。山東(dong) 大學生物係理學學士,山東(dong) 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哲學碩士,北京大學哲學係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東(dong) 亞(ya) 語言文明係訪問學者,現為(wei)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講師。主要從(cong) 事宋明理學及近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yu) 篇,並有譯文若幹篇。

 

【目錄】

 

 

第1章 蕺山學的思想史背景

 

一、宋明理學從(cong) 二元論到一元論的轉變

二、中晚明陽明學的修正運動

 

第2章 生平簡介及學思曆程

 

一、生平簡介

二、學思曆程

 

第3章 理氣說

 

一、“形上之氣”與(yu) “形下之氣”

二、無極而太極

三、理氣合一

四、器外無道

五、小結

 

第4章 心性說

 

一、道心者,人心之所以為(wei) 心

二、義(yi) 理之性,即氣質之本性

三、性者,心之性

四、情者,性之情

五、小結

 

第5章 慎獨說

 

一、始致力於(yu) 主敬

二、前期慎獨思想

三、後期慎獨思想

四、小結

 

第6章 四氣流行說

 

一、未發為(wei) 動,已發為(wei) 靜

二、喜怒哀樂(le) 與(yu) 天命之性

三、喜怒哀樂(le) 與(yu) 元亨利貞

四、喜怒哀樂(le) 與(yu) 四端

五、喜怒哀樂(le) 與(yu) 四德七情

六、喜怒哀樂(le) 與(yu) 中和

七、小結

 

第7章 誠意說

 

一、意者心之所存,非所發

二、意為(wei) 心之主宰

三、意無有無

四、意與(yu) 幾

五、“毋意”與(yu) “無意”

六、意念與(yu) 思念

七、意與(yu) 喜怒哀樂(le)

八、為(wei) 學之要,一誠盡之矣

九、小結

 

第8章 劉蕺山與(yu) 陽明學

 

一、對陽明態度之三變一

二、對陽明的批評

三、對陽明後學的批評與(yu) 修正

四、小結

 

第9章 論《人譜》:慎獨哲學的實踐一

 

一、《人譜》寫(xie) 作的背景

二、《人譜》的寫(xie) 作與(yu) 修訂

三以慎獨為(wei) 綱的工夫係統

四、小結

 

第10章 蕺山學的總體(ti) 評價(jia) 及思想定位

 

一、蕺山學主要內(nei) 容及總體(ti) 特征

二、學派歸屬及思想定位

三、蕺山學與(yu) 清代思想

 

參考文獻

後記

出版後記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