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請將冬至定為法定假日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6-12-22 11:29:39
標簽:
姚中秋

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陝西人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現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yi) 之省思》《為(wei) 儒家鼓與(yu) 呼》《論語大義(yi) 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大義(yi) 》等,譯有《哈耶克傳(chuan) 》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cong) 》等。

請將冬至定為(wei) 法定假日

作者:秋風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澎湃新聞

時間:2016年12月21日


今日冬至,特撰此文,籲請立法機構,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助推中國式生活方式之重建,設立冬至為(wei) 法定假日。


人類文明大體(ti) 上兩(liang) 種基本樣態,由兩(liang) 種本原信仰塑造:中國以西各文明普遍信神,尤其崇拜唯一真神;中國人敬天,確立於(yu) 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尚書(shu) ·堯典》所記“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是也。中國文明之全部特征,中國人生命、生活、社會(hui) 治理之形態,全部由敬天之心所塑造。


天不同於(yu) 神:神在萬(wan) 物與(yu) 人之外,有其體(ti) ,可以言;人不在天、物之外,天就是生生不已的萬(wan) 物之大全。那麽(me) ,天是什麽(me) ?如何呈現?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不言,故不對人頒布律法。天呈現為(wei) 四時之運行,萬(wan) 物的生生不已,所謂四時者,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也。


上引《堯典》之句後謂:“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並詳盡記載測定二分、二至之事。可見,作曆是中國作為(wei) 文明與(yu) 政治共同體(ti) 成立的標誌,因為(wei) ,曆法對中國人有特殊意義(yi) 。天就是呈現為(wei) 四時之運行,那麽(me) 人要循天而生,隻能是依時而生,故古代中國節日全部是因時而設,直到今天,也基本如此。中國人的生命意識也與(yu) 時偕行:日月運行,四時轉換,故有“懷春”、“悲秋”之情。“吃貨”傳(chuan) 統也源於(yu) 時間意識:天生百物於(yu) 不同時節,人不違天時,依時而食,也就讓天在己身,與(yu) 天合一。


甚至中國的社會(hui) 治理也是依時而治的,古代有“月令”傳(chuan) 統,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義(yi) ,在不同季節處理不同政務,如眾(zhong) 所周知的“秋決(jue) ”製:春、夏是生長的季節,殺人是不合天時的,秋氣收殺,則可以行刑。如此治理社會(hui) ,可上合於(yu) 天道。


人們(men) 常說,中國文化求“天人合一”,而合一之最主要、最簡易、最顯著的途徑就是依時安排生命、生活節奏和社會(hui) 治理。天不言,則離開了時,何來有天人合一?今日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就不能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欲求此境界,則不能不循時而生,依時而治。


四時之中,冬至最為(wei) 重要。此日,對生活在北半球的中國人來說,太陽在最南,故為(wei) 極陰之日。然而,太陽到最南,也就即將北歸,故此日又是陽氣始生之日。這就是“窮則變”之大義(yi) ,陰極則陽生,生命、世道無不如此,中國人的三觀正呈現於(yu) 這一天。


《周易》“複”卦刻畫冬至:“複,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冬至日正是陰陽相交、轉換之日,陰極之時,一陽複生於(yu) 下。《彖辭》解釋說:“複,其見天地之心乎?”朱子解釋:“積陰之下,一陽複生,天地生物之心,幾於(yu) 滅息,而至此乃複可見。”天的呈現就是“百物生焉”,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心也就是生萬(wan) 物之傾(qing) 向,這一點在冬至日看得最清楚,恰在極陰之時,一陽複於(yu) 下,如朱子所說:“此天命流行之初,造化發育之始。天地生生不已之心,於(yu) 是而可見也。”


冬至之重要意義(yi) 正在於(yu) 此。這一天,天最精微地透露其“心”。此天心落在人心,則是仁。因為(wei) 領悟了這一天心,中國人有親(qin) 親(qin) 、仁民而愛物之心,對生命最為(wei) 豁達,對生活始終有信心,不相信末世,也不相信什麽(me) “曆史終結論”。


一陽複於(yu) 下,畢竟在極陰之時,故複卦《大象傳(chuan) 》說:“先王以至日閉關(guan) ,商旅不行,後不省方。”程伊川解釋說:“陽始複之時也,陽始生於(yu) 下而甚微,安靜而後能長,先王順天道,當至日陽之始生,安靜以養(yang) 之,故閉關(guan) 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視四方。觀複之象而順天道也,在一人之身亦然,當安靜以養(yang) 其陽也。”陽始生於(yu) 下,甚為(wei) 微弱。人循天而生,這一日當盡可能減少活動,以靜養(yang) 此陽。


據此,古代安排這一點放假,《後漢書(shu) ·禮儀(yi) 誌》記:“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ti) ,百官絕事。”今日設冬至為(wei) 法定假日,恰合乎傳(chuan) 統。


冬至設定為(wei) 法定假日,有利於(yu) 民眾(zhong) 過好民俗節日。冬至如此重要,自古以來,此日會(hui) 安排一年中最為(wei) 重要的公共活動,如皇帝祭天,眾(zhong) 人祭祖。今天,各地都有豐(feng) 富多彩的冬至民俗禮儀(yi) ,其中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yi) 。放假,有利於(yu) 保留、恢複、弘大這些民俗禮儀(yi) ,此為(wei) 延續、重建中國式生活方式之重要組成部分。


鑒於(yu) 此,籲請立法機構確定冬至為(wei) 公眾(zhong) 法定假日,退歸於(yu) 家,人民可體(ti) 會(hui) 天道,可安頓神、鬼、人,於(yu) 安人心、正人倫(lun) 、美風俗,功莫大焉。


若不願增加法定假期天數,則可考慮取消目前的元旦假期。這兩(liang) 個(ge) 日子相距很近,在中國文化脈絡中,冬至比元旦重要太多。